南京東路禮拜堂管風琴講座(二)

第二篇

一、從鋼琴到管風琴,手鍵盤的練習方式。
1. 因為管風琴沒有延音踏板,所以在鋼琴上要練習不使用延音踏板的彈奏方式,單獨靠手彈出圓滑奏的效果。
2. 貼鍵勿抬指,抬指會導致落鍵時間不易控制、和聲不整齊,小瑕疵在管風琴上放大音量後會變得很明顯。
3. 在鋼琴上練習管風琴的手鍵盤部分時,椅子高度不可太高。三層以上的鍵盤距離較遠也較高,要慢慢調整習慣。
4. 要練習手指本身的獨立性,勿過於倚賴手臂手腕的重量與力道。
彈奏鋼琴時,身高較矮的小孩可把座椅調高,但座椅調太高時,是倚賴手臂、身體的重量在彈琴,易忽略手指本身的獨立性。
此外,彈奏管風琴時,身高嬌小者反而應配合腳的長度,把椅子高度放低。已故的著名鋼琴演奏家Glenn Gould(1932-1982)一向坐極低的椅子彈奏鋼琴,他的快速音群都非常清晰乾淨。
5. 可加強練習手指的獨立性,像是單手雙音的練習,也要能靠手指控制連、斷。
6. 養成不看手的習慣,藉由觸覺彈手鍵盤。
7. 靠手指把音連起來,在鋼琴上要運用觸覺檢查、慢練。
8. 注意長音和需斷開(呼吸)的部份。
9. 好聽的四部和聲並不是單純地把音彈對,而是要去聽聲部的平衡性,可以在鋼琴上分聲部合、用手彈四部「聽」和聲與共鳴的效果調整音量變化。

二、聖詩基本彈法(美式)
1. 雙手三部(通常是右手雙音、左手單音)、腳踩低音。
2. 同一句內,非旋律的聲部同音相連,但是強拍上可再強調低音。
(歐式的彈法是同音反覆的所有聲部都要再彈一次,不能連起來。)
3. 呼吸的地方斷開換氣。
4. 結尾稍長(或再漸慢)。
三、練習方式
1. 準備自己的管風琴專屬詩歌本:如果有不同的音樂服事,準備兩本以上的詩歌本,分別記錄較妥。如果要嘗試改編詩歌,可先放大影印兩三份比較不同版本的改編效果。
2. 照原先版本先在譜上用鉛筆做好記號:
I. 斷開與相連的地方、想像中的手腳演奏方式
II. 腳的演奏方式(也可以記錄手的指法)、
III. 斷開與相連的地方(手+腳)、
IIII. 樂句、
V. 前奏的彈法、
VI. 音色與音量(或加上變換音色的方式)。
VII. 紀錄聚會地點與堂數(不同人數須調整音量)、每段音樂所用的音栓與音量等對往後的服事會很有幫助。
3. 聽→用鋼琴彈四部和聲(勿過快,可以嘗試同時聽+背)。
司琴和獨奏不同,要養成盡量不看手的習慣,才有時間看指揮或領會、腳、並觀察崇拜流程。此外,在需要一直看指揮的伴奏段落中,可能是無法去看手、腳、或是樂譜的,所以有時需要能夠背彈某些段落。
4. 分段聽→分聲部合,一次聽兩個聲部,也可以用鋼琴彈腳的聲部。
程度比較好的司琴不需要這樣分段練聖詩,但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練習複音音樂作品,因為多數人對高音旋律比較熟悉,建議順序從低音、內聲部開始:
Ⅲ+Ⅳ、Ⅱ+Ⅳ、Ⅰ+Ⅳ、
Ⅱ+Ⅲ、Ⅰ+Ⅲ、
Ⅰ+Ⅱ。
5. 在鋼琴上練手的部份,也可以在鋼琴上彈手的三部,並同時唸唱腳的聲部。因為鋼琴的長音不明顯,在鋼琴上練習時要特別留意音的長度。
6. 不方便去教會練琴的話,亦可在家中換上管風琴鞋練習腳的動作:
I. 用鋼琴彈+唸唱腳的音。
II. 用鋼琴彈+腳的動作。
III. 腳盡量靠著黑鍵的部份,藉由觸覺、感覺黑鍵的位置踩低音。
IIII. 良好的習慣可以幫助踩對音。
7. 手腳協調的練習:
I. 可以輪流在鋼琴、管風琴上練習。
II. 如果看似簡單的段落手腳很難合起來,可能是肢體協調性的問題,嘗試不同的演奏方式(尤其是腳的踩法)有時會有些幫助。
8. 剛開始以8、4呎的Fondations基礎音栓、小聲練習較妥,並可藉由調整音栓來檢查動作的協調性、連斷的處理方式:像是關掉腳鍵盤、左手、或是右手其中之一的音栓練習有動作但無聲音的彈法。也可以增加左手、或是腳鍵盤的音栓來檢查動作的協調性。
9. 伴奏要練習「唱+彈」的方式。
10. 在鋼琴或別的管風琴上練習換音栓的方式:將教會的琴座照下來,在鍵盤相對應的位置用裁成小張的便利貼貼上快速音栓號碼。

註: 照片說明(由上往下):
一、以顏色代表鍵盤
二、以顏色代表動機
三、有標出樂句、連斷、腳法、以及前奏開始的地方
李永嫻老師
(克里夫蘭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南京東路禮拜堂管風琴師)

▍繼續閱讀其他部落格文章

▍部落格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