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孩子奇幻之旅】〜嘉興國小、義興分校金牌合唱團的Orgelkids 初體驗

會製作《重返80年代》這場融合管風琴、鋼鼓與打擊樂器的有趣音樂會,源自2023年我去北藝大和邦恩莎–Sarah老師排練,小歇時她說結束後她有北藝大的通識課程「麥可·傑克遜」,並說這堂課極受非音樂系學生的喜愛。什麼? 通識課程上春水漾漾的「麥可·傑克遜」,多麼特別!
Sarah老師用熱情的語氣說著: 麥可·傑克遜是一位有著藝術深度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他不僅熟知貝多芬、莫札特、德布西,更是多次在他的歌曲中融入許多古典音樂;他一直聽古典音樂,這是他絕對喜歡的。如: 普羅高菲夫的《彼得與狼》和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他喜歡德布西的阿拉伯風,喜歡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伯恩斯坦自己也說他是麥可的忠實粉絲。

麥可·傑克遜不僅僅對古典音樂非常熟悉,還在他的專輯和演唱會中採用了不少古典音樂的經典片段: 單曲《歷史》(History) 前奏借用了穆索爾斯基《展覽會之畫》中的《基輔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這首曲子也被用作「麥可·傑克遜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前奏。麥可·傑克遜是貝多芬的粉絲。他在1999年的「麥可·傑克遜和朋友們」的音樂會上,在《地球之歌》表演之前演奏了完整的《歡樂頌》,並且他還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合唱部分作為他歌曲《你會在那裡嗎? Will you be there?》的前奏。《小蘇西little susie》作為麥可·傑克遜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之一,他在前奏中竟使用了法國管風琴大師杜呂弗雷 (Maurice Duruflé) 《安魂曲》(作品第9號)中的“Pie Jesu”,人文素養很是深厚。

麥可傑克遜是流行樂的天王,在他的世界巡演中,確實通過古典與流行在意境上的融合,讓更多人接觸到了古典音樂。他的歌曲不僅僅是有古典樂,流行樂、搖滾樂等,而是有著他對世界的關懷、對社會美好的期望;而這些對人類至真至純之愛,使得他的音樂總是能一下子就感染到所有人。

我從Sarah老師如數家珍的分享中,了解到更多關於麥可·傑克遜的故事而驚嘆,當下,一場「Back to 1980」–麥可·傑克遜專場音樂會的發想由此展開。

Sarah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選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金曲,兩年後,2025年的4/19日,注入活力與生機的《重返80年代》終於將落地【2025屏東演藝廳管風琴音樂節】。

本場⾳樂會由Sarah老師精⼼挑選膾炙⼈⼝的歌曲,不僅喚起熟悉旋律聽眾的青蔥歲月,更讓年輕⼀代透過新穎演繹感受80年代、已消散在歲月深處歌曲的豐富多彩。所有的曲目是流行聲樂經過重新編曲以器樂演奏,為屏東演藝廳增加了一場動人的音符;希望大家都能沉浸在這場與80年代流行音樂文化重新聯結的喜悅中!。

▞《重返𝟖𝟎年代》▚
𝟒/𝟏𝟗(六) 𝟏𝟗:𝟑𝟎 屏東演藝廳-音樂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o achieve it」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事物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如同寓言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經典名言。西班牙牧羊少年渴望認識世界、對世界的探索之旅,在眼前這群部落孩子身上演繹著。夢想是不會被侷限的,夢有多大,你就有多大。

夏日尾聲,我們載著充滿夢想與歡樂的可愛小管風琴,清早依約翻山越嶺驅車前往。小徑蜿蜒、草木繁茂、蟬聲作響,山地部落特有的氣息濃郁。師生們興奮地等候著我們的到臨,孩子們的愛犬「黑皮」穿梭其間,如此的學習情境,再次讓小管風琴走進自然和人群,真實誠意地和喜愛它的孩子做朋友。

這次半日的課程分為「組裝小管風琴+彩管音律棒」;「合唱+吹奏德國木管」。分別由主修打擊樂和聲樂的專業音樂老師教學。只見訓練有素的老師,從容靈巧、機智風趣地與孩子們互動,讓所有大、小朋友消除年齡差別,讓極富節奏性的彩管點燃現場氣氛、用小管風琴與剛學會的德國木管參與合唱,果然成功地與孩子們一起創造活潑的、新鮮的音樂體驗。那一張張定格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孩子們忙著投入學習的時刻,和學校老師聊了一番,發現會到這深山裡教學的老師,不是志願到此服務,便是本來就對偏鄉教育抱持高度熱忱。對於資源嚴重匱乏的部落孩子,就算無法提高競爭力,至少可以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教育,讓孩子的個性品質萌芽,對孩子在藝術、文化、視野與品格上的建立,就是可以努力的方向。這和Orgelkids Taiwan 的理念不謀而合!

午後,一位陪同師生共赴維也納參賽的紀錄片導演,訪談著義興分校的李主任。憑著愛神愛人的心,李主任長年來為部落孩子掏心地付出,使得一個被政府廢校的小學,在他和家長會長的努力之下起死回生。加以積極有魄力的校長,全力支持、多方奔走,並主動投寄孩子們的合唱比賽影片至維也納爭取被看見的參賽機會,終於改變部落孩子的人生、扭轉廢校的命運,為國爭光。這樣的故事,真是再勵志不過了!

李主任並且說到:出國對孩子們的影響是顯著的。在國際舞台高歌;在音樂之都揚威,使這些參與的孩子返國後更有自信。在參加合唱與出國比賽之後,多數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顯出長足的進步。如今學校更是規定:想要參加合唱團的同學,必須兼顧學業成績,因為需要花很多時間練唱,使得入團的孩子更能把握有限的時間自行準備功課。也因為團體紀律的要求,孩子們在生活上的自理,都愈發井然有序。「一個人如果學到了自我負責、肯定了自我價值,就不容易自我放棄,也不會輕易被利誘而誤入歧途」-李主任如是說。

整個早上的課程下來,孩子們邊學習彩管律動與吹奏木管的同時,即便只是輕鬆地哼著他(她)們熟悉的「快樂地向前走」歌曲,竟然輕鬆地就唱出和諧優美的和聲,令人欣賞讚嘆。一個曾經面臨廢校、孩子們得風雨無阻,來回三小時行走泥濘山路到另一座山去上學;一個連行李箱都買不起、需要各界贊助的部落小學,他們靠著最不用花錢的天賦歌喉成立合唱團,藉此殺出重圍以求生存。如今學校保住了,並且還有能力以歌聲協助募款,回饋社會上需要的人。這群孩子,他們已不再是弱勢者、被幫助者〜 因為「音樂」與「歌唱」為他們的命運帶來改變。

車行過山,回首望去,村子隱蔽於蓊鬱的層巒之中,再不見蹤影。這樣微型的部落存在嗎?如此迷你的學校真有嗎?方才的歡樂夢境,可是黃粱一夢?我揉揉雙眼,桃花源裡確實曾傳出小管風琴的樂聲和孩子們的歌聲……

「我們快樂地向前走,歌聲響透雲霄,太陽高高在青空中,春風也微微笑;
深山谷中的小溪流,輕輕地向你說,可愛活潑的小朋友,你要往哪裏走;
在綠盈盈的樹蔭下,抱頭大睡一睡,小鳥吱吱在枝頭上,為你唱催眠歌。」

歌聲猶迴盪山谷,深秋十一月,Orgelkids Taiwan將前進台東,和博愛幼稚園的孩子們相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