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伊布克:管風琴奏鳴曲c小調(下)

會製作《重返80年代》這場融合管風琴、鋼鼓與打擊樂器的有趣音樂會,源自2023年我去北藝大和邦恩莎–Sarah老師排練,小歇時她說結束後她有北藝大的通識課程「麥可·傑克遜」,並說這堂課極受非音樂系學生的喜愛。什麼? 通識課程上春水漾漾的「麥可·傑克遜」,多麼特別!
Sarah老師用熱情的語氣說著: 麥可·傑克遜是一位有著藝術深度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他不僅熟知貝多芬、莫札特、德布西,更是多次在他的歌曲中融入許多古典音樂;他一直聽古典音樂,這是他絕對喜歡的。如: 普羅高菲夫的《彼得與狼》和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他喜歡德布西的阿拉伯風,喜歡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伯恩斯坦自己也說他是麥可的忠實粉絲。

麥可·傑克遜不僅僅對古典音樂非常熟悉,還在他的專輯和演唱會中採用了不少古典音樂的經典片段: 單曲《歷史》(History) 前奏借用了穆索爾斯基《展覽會之畫》中的《基輔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這首曲子也被用作「麥可·傑克遜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前奏。麥可·傑克遜是貝多芬的粉絲。他在1999年的「麥可·傑克遜和朋友們」的音樂會上,在《地球之歌》表演之前演奏了完整的《歡樂頌》,並且他還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合唱部分作為他歌曲《你會在那裡嗎? Will you be there?》的前奏。《小蘇西little susie》作為麥可·傑克遜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之一,他在前奏中竟使用了法國管風琴大師杜呂弗雷 (Maurice Duruflé) 《安魂曲》(作品第9號)中的“Pie Jesu”,人文素養很是深厚。

麥可傑克遜是流行樂的天王,在他的世界巡演中,確實通過古典與流行在意境上的融合,讓更多人接觸到了古典音樂。他的歌曲不僅僅是有古典樂,流行樂、搖滾樂等,而是有著他對世界的關懷、對社會美好的期望;而這些對人類至真至純之愛,使得他的音樂總是能一下子就感染到所有人。

我從Sarah老師如數家珍的分享中,了解到更多關於麥可·傑克遜的故事而驚嘆,當下,一場「Back to 1980」–麥可·傑克遜專場音樂會的發想由此展開。

Sarah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選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金曲,兩年後,2025年的4/19日,注入活力與生機的《重返80年代》終於將落地【2025屏東演藝廳管風琴音樂節】。

本場⾳樂會由Sarah老師精⼼挑選膾炙⼈⼝的歌曲,不僅喚起熟悉旋律聽眾的青蔥歲月,更讓年輕⼀代透過新穎演繹感受80年代、已消散在歲月深處歌曲的豐富多彩。所有的曲目是流行聲樂經過重新編曲以器樂演奏,為屏東演藝廳增加了一場動人的音符;希望大家都能沉浸在這場與80年代流行音樂文化重新聯結的喜悅中!。

▞《重返𝟖𝟎年代》▚
𝟒/𝟏𝟗(六) 𝟏𝟗:𝟑𝟎 屏東演藝廳-音樂

Julius Reubke (1834~1858): The 94th Psalm, Sonata for Organ, c-minor

台灣著名管風琴演奏家林麗卿目前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德國國立慕尼黑音樂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 畢業,主修管風琴。德國國立德特摩音樂院(Staatliche Hochschule für Musik Detmold) 獲大鍵琴藝術文憑及管風琴最高演奏文憑 (Konzertexamen)。
林老師鑽研著名西方作曲家的經典作品,與本刊的讀者們分享她的獨特詮釋,其具體分析的樂曲理解與音樂意義,必定讓大家讀後受益匪淺。

IV

第一樂章以極緩板前導,引子緩慢又有點沉幽,卻也充滿十足的張力。拉開序幕的前引,已展示了可窺全貌的主題,即使在熱烈的快板,亦清晰可聞。
連接導引和熱烈的快板,是富有表情的甚緩板,在此以各種不同音色之音栓,呈現出各獨特之主要聲部。快板之前,由漸漸加速之樂段當過渡,且以g小調之屬音為持續低音來支撐著高聲部,此一連串流暢音符,由主旋律四個開始音的減值來主導,而主題後半段半音階下行音型之減值,則緊湊流瀉於第二聲部。
過渡之後,旋即直趨熱烈的快板,轉至g小調,節奏強烈,手鍵盤與腳鍵盤反向進行,低音續接手鍵盤之主旋律,益加激昂壯烈。主旋律開始四音之模進與擴展,輔以強烈的節奏,腳鍵盤則猶如穩固的根基,襯托著主旋律強勁有力的和弦。快板末段高潮處,顯露剛烈之個性,腳鍵盤音色以厚實之簧管音栓表現之,凸顯低聲部渾厚的主旋律。續以交響式音響堆疊漸達澎湃頂峰,再接至 “Grave” 極緩板,而在此,樂曲一開始的引子成為過門,經一小段剛勁雄渾之厚重和弦,頃刻間減弱變慢,靜抵a小調之屬九和弦 (半終止),樂章終了漸趨安謐,但懸而未決意味濃,屏息以待,繼而進入下一章。

V

第二樂章慢板a小調,接續著前樂章結束之半終止。曲風沉靜,表心靈之多憂,但亦得慰藉。以沈靜的氛圍,輕敘吟詠出同一個優雅的主題旋律。
中間段落則以十六呎簧管音栓,幽幽地、鬱暗地吟詠,參著點點疏離之音,但又夾雜迫切感。慢板快結束時,再現導引之主旋律,兩段旋律巧妙地接力與溶合,前半之手鍵盤旋律緊密連繫腳鍵盤之旋律,接點幾乎不著痕跡。本樂章結束和弦之進行,如夢似幻,經由掛留、解決,以及等音變換、拿坡里和弦之神秘朦朧音響,再銜接至原調c小調之屬九和弦作半終止,漸慢而弱幾近消逝無縱。

VI

中間樂章之結尾極靜謐似消失無影,喘息再蓄勢待發,隨後進入快速的第三樂章,賦格主題 (原調) 源自曲首旋律,風格驟轉,節奏變有勁,風格轉強烈,且音階換成上行,以表有高台、有磐石,心有所寄,靈有所託,滿腔願望,熱血沸騰。此時由賦格風樂段導引,腳鍵盤所擔任之低聲部主題,是由增值而擴展之低音長旋律,並帶動而成主導。手鍵盤部份以常動性四分音符,輔以節奏強烈之和弦,交織成剛毅音響,頗具堅決果斷之心。
循序漸進地,再邁入氣勢磅礴之雄壯中段,逐次顯現出明亮積極的和弦與節奏,幾乎全用大三和弦,猶如大放光芒。幾處腳鍵盤主旋律粗獷沉重之音響極為顯著,而手鍵盤亦時而採增三和弦,以廣闊其音響,不僅陪襯著腳鍵盤低沉且嘹亮之簧管音,也更趨前,幾乎是步步緊逼多管齊發之交響音效。
“piu mosso” (速度轉更快) 僅留兩個清晰流暢的聲部,快速的三連音對應著主旋律,層層逐步加厚,速度加快衝刺到底。三連音持續不斷,帶進了增值的腳鍵盤主旋律,傲然引領。結束時,由幻想風自由樂段收尾,張力十足的強勁長和弦,加上腳鍵盤之急促三連音,終達結束之震撼交響音效,為全曲劃下句點。
終樂章欲表達詩篇之末二句:「上主向來是我仰賴之安全寄託,上帝是我倚靠之精神磐石。懲罰不義之人的邪惡,根絕他們的罪孽。」
如交響詩般的《c小調管風琴奏鳴曲》,各樂章由同一個主題,以不同面貌呈現而主導,令人不由沈浸於樂曲莊嚴肅穆、沉靜典雅與雄偉壯闊之餘韻中。

VII

詩篇第九十四篇:
“Grave, Larghetto”
主阿、祢是伸冤的神‧伸冤的神阿、求祢發出光來。
審判世界的主阿、求祢挺身而立、使驕傲人受應得的報應。
(詩篇94: 1, 2)
“Allegro con fuoco”
主阿、惡人誇勝要到幾時呢、要到幾時呢。
他們殺死寡婦和寄居的、又殺害孤兒。
他們說、主必不看見、雅各的神必不思念。
(詩篇94: 3, 6, 7)
“Adagio”
若不是主幫助我、我就住在寂靜之中了。
我心裡多憂多疑、祢安慰我、就使我歡樂。
(詩篇94: 17, 19)
“Allegro”
但主向來作了我的高臺‧我的神作了我投靠的磐石。
祂叫他們的罪孽歸到他們身上‧他們正在行惡之中、祂要剪除他們‧主我們的神要把他們剪除。
(詩篇94: 22, 23)

*本文版權屬林麗卿副教授,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