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5月24日,在馬庫斯.烏爾(Markus Uhl)老師的引薦下來到坐落于市中心大學廣場(Universitätplatz)的耶穌會教堂(Jesuiten Kirche),這是一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天主教堂,也是當地最大的教堂。會堂中有兩台庫恩(Kuhn)的管風琴。一台純巴洛克式,建於2014年,參照安斯巴赫(Ansbach)的聖甘伯圖斯(St. Gumbertus)教堂的威格勒布(Wiegleb)管風琴而建;另一台建於2009年,則是現代感十足的交響式樂器。
教堂的樂器歷經四代,1994年,因為第一代樂器Steinmeyer年老失修狀態不佳,教區委員會決議管風琴的修建計畫。經過數年的革新評估、招標,於2006年,將這個艱辛的任務交給了瑞士管風琴名廠庫恩(Kuhn),終於在2009年5月31日的聖靈降臨節,迎來了這座集視覺藝術與聽覺美感的新管風琴。
它位於北邊的管風琴閣樓中,充滿現代感的設計,與教堂整體融合得恰到好處。琴座由深棕色的橡木製成,高貴典雅,與教堂的座椅顏色相協調。正面音管屏上,有三個向外突出的圓柱形音管塔 (附圖1),分別是主鍵(Haupwerk)與踏板(Pedal)部分的主音管,中間的音管塔有部分的上方鍵盤(Oberwerk)的主音管。圍繞著演奏台的金屬網狀裝飾藝術 (附圖2)、和巴洛克音管屏外觀復古的思維相互呼應,是非常經典的「紋路」視覺效果。這座琴有著三層手鍵盤,一層腳鍵盤,和57支音栓(如果加上特殊音效和聯軸疊加音栓則有66個),是一台全能型的交響式樂器。
老師告訴我們,這台樂器音栓數適中,不像現今很多教堂和音樂廳力求大編制,要設置七八十個音栓,他覺得這樣的理念並不科學。音栓配置需充分考慮現場的空間感和包圍感,能讓聖殿充滿心靈的平和、震撼、或溫暖感受、才是一台優秀的樂器。
手鍵盤部分閃爍著銀白色的金屬光澤 (附圖3+4),音栓的外觀設計亦是如此 (附圖5),使我不禁聯想起萊比錫聖尼可來大教堂,大名鼎鼎的保時捷演奏台 (附圖6)。此琴使用純機械式連動系統,工藝精密結實不易損壞;風力供應充足,讓聲音能迅速地傳送到教堂內部;它的音色體現了Kuhn融合法式和德式的音樂理念,使得整座樂器豐富多彩。
每層鍵盤都有著充足的主音管音栓(Prinzipalchor),主鍵盤(Hauptwerk)以16尺打底,從細微差別的笛管到不同類型的弦管,再到兩個音高不同的混音管(Mixture Major與Mixture minor)。簧管音色既有力又不刺耳,能很好地作為一個獨奏音色。中間第二排是上方鍵盤(Oberwerk),它以柔音閉口管16尺(Lieblich Gedackt 16´)打底,總體聲音基調非常柔和,並與主鍵盤音色相融。有著獨奏色彩的特殊音色,例如:Unda Maris 8´,製造出波浪式的柔和音效;潤色迷人的五度音管(Nazard2 2/3); 主音管的泛音管(Quinte 1 1/3)色調明亮;單簧管八尺富有魅力。
第三層的增音鍵盤,更有不同程度的弦管,再配合豐富的簧管,非常適合交響式樂曲的演奏。腳鍵盤則是整座樂器的脊樑,它有2種32尺音栓,5種16尺音栓和4個八尺音栓,那種厚重沉穩的感覺,讓人震撼。在彈奏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各個鍵盤清澈的觸感。座椅高度適中、手鍵盤的間距與高度搭配得宜,鍵盤聯軸疊加也不吃力,充分展現Kuhn管風琴廠的人性化特點。
大教堂的殘響較長,有足足四秒的時間,這對於人聲的演出會有非凡的聲學效果,聲波直射到教堂對面,幅度很長,擴散性很好,在樓下會堂居中的位置聆聽,是極佳的享受,故特別適合彈奏聖詠前奏曲這類的曲目。彈奏巴洛克的幻想曲,協奏曲的效果極好,高貴聖潔、輝煌大氣。而彈奏類似莫札特這類的古典主義作品或是早期浪漫派作品,例如孟德爾松時,則需要豎起耳朵,高度注意聲音的延留,在細節的連斷上做好處理,以達到各個聲部的乾淨清晰,這對管風琴演奏者來說,會是一大挑戰。短短兩小時與這台樂器的交流是如此美妙,令我回味無窮。(待續)
文:柯可心 (就讀於斯圖加特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學習大鍵琴、西方早期音樂Early Music、與管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