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愛你愛你)!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會製作《重返80年代》這場融合管風琴、鋼鼓與打擊樂器的有趣音樂會,源自2023年我去北藝大和邦恩莎–Sarah老師排練,小歇時她說結束後她有北藝大的通識課程「麥可·傑克遜」,並說這堂課極受非音樂系學生的喜愛。什麼? 通識課程上春水漾漾的「麥可·傑克遜」,多麼特別!
Sarah老師用熱情的語氣說著: 麥可·傑克遜是一位有著藝術深度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他不僅熟知貝多芬、莫札特、德布西,更是多次在他的歌曲中融入許多古典音樂;他一直聽古典音樂,這是他絕對喜歡的。如: 普羅高菲夫的《彼得與狼》和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他喜歡德布西的阿拉伯風,喜歡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伯恩斯坦自己也說他是麥可的忠實粉絲。

麥可·傑克遜不僅僅對古典音樂非常熟悉,還在他的專輯和演唱會中採用了不少古典音樂的經典片段: 單曲《歷史》(History) 前奏借用了穆索爾斯基《展覽會之畫》中的《基輔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這首曲子也被用作「麥可·傑克遜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前奏。麥可·傑克遜是貝多芬的粉絲。他在1999年的「麥可·傑克遜和朋友們」的音樂會上,在《地球之歌》表演之前演奏了完整的《歡樂頌》,並且他還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合唱部分作為他歌曲《你會在那裡嗎? Will you be there?》的前奏。《小蘇西little susie》作為麥可·傑克遜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之一,他在前奏中竟使用了法國管風琴大師杜呂弗雷 (Maurice Duruflé) 《安魂曲》(作品第9號)中的“Pie Jesu”,人文素養很是深厚。

麥可傑克遜是流行樂的天王,在他的世界巡演中,確實通過古典與流行在意境上的融合,讓更多人接觸到了古典音樂。他的歌曲不僅僅是有古典樂,流行樂、搖滾樂等,而是有著他對世界的關懷、對社會美好的期望;而這些對人類至真至純之愛,使得他的音樂總是能一下子就感染到所有人。

我從Sarah老師如數家珍的分享中,了解到更多關於麥可·傑克遜的故事而驚嘆,當下,一場「Back to 1980」–麥可·傑克遜專場音樂會的發想由此展開。

Sarah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選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金曲,兩年後,2025年的4/19日,注入活力與生機的《重返80年代》終於將落地【2025屏東演藝廳管風琴音樂節】。

本場⾳樂會由Sarah老師精⼼挑選膾炙⼈⼝的歌曲,不僅喚起熟悉旋律聽眾的青蔥歲月,更讓年輕⼀代透過新穎演繹感受80年代、已消散在歲月深處歌曲的豐富多彩。所有的曲目是流行聲樂經過重新編曲以器樂演奏,為屏東演藝廳增加了一場動人的音符;希望大家都能沉浸在這場與80年代流行音樂文化重新聯結的喜悅中!。

▞《重返𝟖𝟎年代》▚
𝟒/𝟏𝟗(六) 𝟏𝟗:𝟑𝟎 屏東演藝廳-音樂

管風琴世界很壯闊,Orgelkids Taiwan臉書,會一直堅持開展國際管風琴藝術交流, 與管風琴教育實踐的文章,繼續為音樂愛好者服務。

2019年,謝謝大家!

2020的第一天,獻上蔣皓任(Martin Chiang)「復刻之響- 歷史管風琴與古樂的交匯」專欄,與所有讀者朋友歡喜迎新年!

Martin Chiang The Observer 蔣皓任.獵影的觀察者
Last dream to do before 2020, Photosession and touching the Arp Schnitger Orgel in Lüdingworth.
“在北德壯麗的木製聖殿,讓文藝復興世界的原音重現:北德Lüdingworth,四百年的施內特格管風琴。”
2020年啟動前,最後一個願望,彈奏17世紀北德管風琴名匠-施內特格的歷史管風琴,按下四百年前的原始鍵盤,用文藝復興末代的風琴音樂結束這回合~
北德庫克斯海港附近-Lüdingworth小鎮裡的聖賈克比教堂St. Jacobi教堂,這是我在歐洲所見過最美的教堂之一:壯麗卻又不失樸實感,充滿著濃濃的木香與鮮腥的泥土味,四周被無數的古代藝術環繞著,宛若一座博物館。而裡頭坐鎮著一台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管風琴,有著橘紅色火焰般的色澤,這台琴也是歷史管風琴界,由名家打造的”史特拉底瓦里”。
管風琴的基本結構從16世紀末由文藝復興管風琴師傅Antonius Wilde 打下地基,之後再由十七世紀工藝超群的管風琴名匠-Arp Schnitger 施內特格,於1682–1683年建造加蓋,該管風琴總共有35支歷史音栓,三層鍵盤與腳鍵盤,是德國文藝復興晚期規模最大的管風琴,因此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不像其他歷史管風琴經過整修更換,這台管風琴最令人驚奇的部分,是其鍵盤與大部分的風管大多都保留著四百年前的原始模樣,幾乎像是手指按下去的那一瞬間,百年的風管發出聲響的一剎那,真正的「原音重現」,就像是曾祖父留下的留聲機和唱盤一樣,再度聽見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人們所聽見的聲響,直接的穿越時空回到當年!

歷史管風琴可以說是古樂復興運動裡重現和探索古代聲響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這台管風琴,而讓這座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偏鄉小鎮,成為世界知名的管風琴演奏家和古樂復興的鍵盤演奏家的短暫棲息地,在教堂的訪客簿裡可以看到許多昔日古樂大師的足跡,紛紛感謝這台珍貴的歷史文化瑰寶。


關於北德管風琴名匠- 施內特格Arp Schnitger

施內特格的姓Schnitger,其姓來自於Snitker或Schnitzer,意為木匠雕刻師,他成長於17世紀的木屑飛揚的木匠世家,並與堂兄學習如何建造管風琴,工藝超群的他成為了300年後影響20世紀最甚的巴洛克管風琴職人,其精湛的管風琴工藝為荷蘭北德管風琴學派締造了黃金時代,也啟發了巴哈等當時巴洛克的大音樂家們,可為管風琴界的史特拉底瓦里。

施內特格在漢堡,不來梅以及荷蘭的小鎮裡建造了36台管風琴,在他漢堡的工作室裡,總共打造了800多組音栓,經過歐洲百年內無數的戰火,總共兩萬多根風管仍然存在於今天,同時他的建造足跡遍佈為北歐,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甚至可以在巴西的馬里亞納大教堂看到他的管風琴!在歷年戰火中所倖存下來的管風琴仍然擁有穿透力十足的清晰音色,非常適合用來彈奏同時期北德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就像是一口鹽酥雞配一口黑糖珍奶一樣絕配。


富有庶民的貢獻,關於Lüdingworth的小鎮的聖雅克比教堂St. Jacobi

在一個偏遠郊區的農田之地,這座教堂顯得相當耀眼,如同田野間的寶石一般。從極簡乾淨的教堂外面走進去,來到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古代世界:一個繁花似錦,壯觀巍峨的景象,因為教堂被木製的絕美雕刻覆蓋著,管風琴的回音減少讓聲音更富有直接的穿透性,從椅子到天花板皆被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繪畫給填滿,包括在管風琴坐檯上方眾天使演奏各種古樂器的繪畫,讓現今的人們能夠對古樂器有更多的想像和了解,這是一個被終極的歷史藝術給充滿的聖殿。很難想像這一座如同屬於貴族或皇帝的華麗教堂,竟然全是出資一群農夫們!

在古時候的北德地區,有些許的所謂「農民教堂」,這些教堂顧名思義皆是由周圍的農民所建造和提供資金的。為何這塊土地上的農民非常富裕呢?因為此地沖積土地非常肥沃;根據舊資料,一粒穀物可產出10顆種子,並由於這裡的土壤中存在著大量貽貝殼,如果燃燒它們並用這些天然肥料施肥的話,能夠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並減緩土壤的枯竭。因此此地的農民因為土地富饒而擁有雄厚的資金財富,方能聘請名建築師或管風琴名匠至此建造這座帝王般的聖殿,也因為這群信仰堅定農夫們的贊助和後人的文化古物保護,才能讓這台重現古代世界的聲響的管風琴,繼續向世人訴說人類文明的故事。

音樂為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薩繆爾·沙伊特 Samuel Scheidt (1587-1654)的”Vater unser im himmelreich” 管風琴聖詠變奏,最後一段模仿古小提琴的樂段。沙伊特為荷蘭管風琴宗師-史維林克的學生,是北德管風琴學派的早期代表之一。其作品影響後世的布克斯泰德,與巴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