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音樂之父」梅湘–Olivier Messiaen- La Nativité du Seigneur
被世界譽為「現代音樂之父」的梅湘,為法國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同時也是非常知名的管風琴家,卻對自己有個不一樣的定位。他認為自己首先是鳥類動物研究家;其次,為寫節奏的人;最後才是管風琴演奏家。在法國聖三一大教堂工作的60餘年中,多重的宗教思維,為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帶來無限的創作泉源。
梅湘自稱生下來就是天主教徒,今天針對《主的誕生》作品研究,我們需要瞭解他作曲背後的含義與故事,不單是音樂作品本身的音符,或是堆砌出來的和聲,要真正學習梅湘擴展和聲的結構與觀點。自古典音樂時期至今所有知名的音樂家中,只有巴赫的管風琴作品能與梅湘相提並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對比和答案?客觀來講,從和聲的色彩性上、和絃外音的大量湧現、擴大和自由的使用調性佈局等方面。細數這些多產的作曲家們,唯有莫札特創作了30首管風琴作品,而享有“樂聖”之稱的貝多芬僅有一首管風琴作品,還有很多著名的作曲家甚至完全沒有寫過管風琴作品,因此無法做類比評判。
另一方面由於梅湘本身是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他的音樂作品中有很多和宗教有關的表達及主題。梅湘曾自己表示,他其實是一個聯覺者,也就是説,當他聽到音樂中不同的和弦時,都會感應他看到一定的色彩組合。就如同他自己的描述,在“主的誕生”第二樂章牧羊人中的音樂裏,總是讓他聯想到教堂的窗戶,而這窗戶的顔色是由藍紫、紅、金及銀色以區塊、斑點般的形狀繪製而成的。
1935年,梅湘二十七歲這一年,在法國東南部的格勒諾布爾市創作了“主的誕生”整首作品。“主的誕生”這首作品,一直都被當做是梅湘完整地用他自己提出的,有限移調調式及和聲原理而創作的第一首作品,1944年他經過更深層的醖釀,統整歸納了他個人的和聲及音階理論概念,才正式出版『我的音樂語言』這本書。1936年2月27日“主的誕生”此曲在巴黎聖三一教堂Église de la Sainte-Trinité de Paris首演,由三位知名的管風琴家Jean-Yves Daniel-Lesur, Jean Langlais及Jean-Jacques Grunenwald共同演出,一人分擔三個樂章。梅湘本身自1931年起就擔任此教堂管風琴師的職務,終身忠實於他管風琴師的工作崗位,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主的誕生”整首作品分為九個段落,梅湘自己給了此作品一個副題,稱它們為“為管風琴而作的九首冥想曲”:
I. La Vierge et l’Enfant 聖母與聖嬰
II. Les Bergers 牧羊人
III. Desseins éternels 永恆的計劃
IV. Le Verbe 聖言
V. Les Enfants de Dieu 天主的兒女
VI. Les Anges 天使
VII. Jésus accepte la souffrance 耶穌接受苦難
VIII. Les Mages 三賢士
IX. Dieu parmi nous 天主在我們中間
一場高質感的音樂會,各個環節皆考究。“主的誕生”七千字曲解,由旅居維也納的管風琴家吳宜庭老師執筆,使觀眾更理解其精神內涵。曲解完整內容整理在音樂會的節目冊內,絕對值得您收藏!
◉ 作者 吳宜庭
旅奧管風琴、大鍵琴及鋼琴演奏家
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演奏及教育系第一獎畢業
奧地利教育部1999年最高音樂藝術成就獎得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