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星期五,疫情的愁雲慘霧稍稍消散,終於可以來一次小小的踏青遠足,去探訪阿倫(Aalen)城裡的兩台管風琴。
位於斯圖加特附近,坐火車約50分鐘到達的城市阿倫Aalen,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小城,在西元前8世紀,這裡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西元150年左右,它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羅馬人為騎兵部隊建造了一座堡壘,稱之為Aalen Castle,它位於當今的城市中心西面下方。西元260年,羅馬人從這裡撤退,而日爾曼人則接管了這裡,並和這裡的人們在這座小城裡繼續繁衍生息。隨著時間的推移,Aalen城不斷發展,擴建,人們也從聖約翰教堂St. Johannis周邊的彈丸之地,遷移到護城河對面,並建立起了新的居民區。因為疫情,城市裡幾乎沒有人,店家也都閉門謝客,除了零星的路人,和有提供外帶服務的餐飲店,整座小城一片安靜,再加上陰冷的天氣,更略顯少許落寞之感。
我們管風琴構造課程的老師,Thomas Haller(湯瑪斯,哈勒)先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哈勒先生早年在斯圖加特音樂學院跟隨管風琴泰斗Ludger Lohmann教授學習教堂音樂和管風琴,後來擔任巴登符騰堡州基督教教區的管風琴測評驗收專家。並於2019年秋季開始擔任我們音樂學院管風琴構造課程的老師,對於樂器的維護,保養,驗收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短短的兩學期學習,讓我受益良多。
Aalen城市雖不大,卻出乎意料有著不少有意思的樂器!我們今天主要參訪的是哈勒先生所工作的兩個基督教教堂:市區教堂(Stadtkirche)( 附圖1+2),與聖約翰教堂(St.Johannis)。
今天的市區教堂建築本身,可能是於1790年第三次建造的,由符騰堡州總建築商約翰·亞當·格羅斯(Johann Adam Groß)設計。教堂內部,是一個巴洛克式四方形大廳,作為新教教堂,內部裝潢仿巴洛克風格,並不常見 (附圖3+4)。教堂面積為36 米×16 米,淨高為11 米,可容納850多人。內部的講壇 (附圖5)、天花板及四周的壁畫、花草、貝殼的雕花裝飾,是奶油紅、藍、綠相間的配色,這些都是南部德國經典的樣式。
在和塔樓一邊的管風琴閣樓裡,佇立著的一台2009年、由奧地利著名的Rieger琴廠修復的管風琴 (附圖6)。它擁有三層手鍵盤,和一層腳鍵盤。Rieger公司將歷史遺留的琴身結合全新的組件與音管,改造成一台全方位的多功能樂器: (1670年第一台管風琴,保羅.普雷舍(Paul Prescher)管風琴。外形及音栓配置並無記載)。
再加上紅綠相間,配色得當的琴座,和教堂相得益彰、融合得恰到好處。它聲音特色硬朗結實,充滿著陽剛之氣,音色豐富多彩,有著相當雄偉驚人的爆發力。它主打的音栓設計理念,雖然更偏向法、德交響式音響。但即便如此,可演奏的曲目依舊是貫穿古今,從早期音樂,到現代音樂,無一不能。
第一層鍵盤為主鍵盤,只有8個音栓,基本主音管4支,其餘為混音音管、泛音管、和簧管。而第二層,第三層各有12支音栓,並且有著完整的交響樂團樂器音色,包括各類弦管,有豐富泛音的笛管和簧片管,例如:巴松管16尺,單簧管8尺,小號8尺等。第二層的簧管組合有力卻又不刺耳,頗有卡瓦耶.科爾(Cavaillé-Coll)式的優雅與柔和,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28支基礎主音栓音色穩定,融合度高,又各具特色,聲音真實而飽滿。在2009年的落成典禮音樂會中,更是彙集了如Olivier Latry,Ludger Lohmann (今年11月即將來台北與屏東演出) 的大師們,奏響了這台樂器,也令這個小城市因而舉世矚目。
它的琴鍵沉穩有力,厚重感十足。據哈勒老師介紹,德國的樂器,琴鍵重量,均在150克左右,重的可達4、5百克,讓演奏者們可謂是“倍感壓力”。教堂迴響很敏感,只要有一絲絲的錯誤就會直接地反應在演奏者耳中,特別像彈奏巴赫這類準確性高的複音音樂作品,或像莫札特那樣精緻的樂曲,更是對我們平常的學習、練習、和自己的觸鍵能力,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反之,從聽眾的角度來看,相當一部分的複音音樂作品,卻更能清晰地聽辨出不同的聲部。
至於教堂的回聲效果,一直以來都頗受質疑。據老師介紹,該教堂的回音效果受環境影響很嚴重,時不時隨著溫度、人數、和空氣濕度的影響而改變。當教堂坐滿人時,管風琴的聲音,就會猶如被巨大的棉被包裹住一樣。所以,在管風琴家所處的位置上,彈奏Plenum全鍵盤齊奏時,對週圍 20米開外的觀眾來說,就不是那麼的震耳欲聾。取而代之的,有可能是震撼,有可能是大呼過癮!!這也是我熱愛管風琴,願意成為一個管風琴研習者的原因之一!
附圖7:1769年施瑪律管風琴。來自烏爾姆的管風琴建造師喬治.弗雷德里希.施瑪律(Georg Friedrich Schmal) 於1679年3月26日完成的,擁有兩層手鍵盤,20個音栓的管風琴。
附圖8:1886年六月25日:路德管風琴,建造師:來自Giengen市的林克(Link)管風琴廠。兩層手鍵盤,30個音栓,裝上了比較新式的氣動系統。
附圖9:1947年,對原有的樂器進行了改建,增加一層手鍵盤。
附圖10:1959年,進行第二次改建,擁有了可以調節音量的增音鍵盤。
文:柯可心 (就讀於斯圖加特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學習大鍵琴、西方早期音樂Early Music、與管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