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東路禮拜堂管風琴講座(三)

四、改編譜、讓譜變簡單的方式
1. 萬一時間太趕、低音太複雜又不知道如何修改的話,可以嘗試只用雙手彈奏四部的方式:
把低音用有16呎音栓的鍵盤彈出,就有低音的效果,部份電子管風琴有加強最低音的音栓可使用。
2. 傳統詩歌較適合直接照四部彈,但浪漫派中期以後的作品,可考慮改編樂曲。浪漫派中期以後的詩歌用鋼琴彈奏時會運用延音踏板,左手一小節只有一到兩個低音,管風琴只要簡化低音就較容易上手了。
3. 簡化低音與和聲的方式:
I. 若腳鍵盤的音以主音、屬音、下屬音為主,可減少腳的動作。初學者可盡量讓雙腳放在主音、屬音、下屬音的位置,減少移動與其他的低音。
II. 若和聲過於單調,可在手鍵盤補充音。
III. 若會眾或詩班會照譜唱分部,需要改成較類似的和聲,可用手鍵盤替代腳鍵盤補充音。
註:德國和聲學原理
所有和聲級數可分為I、IV、V三大類:
vi屬於I,vi改成vi6腳鍵盤的低音就是主音。
ii屬於IV,ii改成ii6後低音就從上主音變成下屬音。
vii屬於V,vii很少以原位型式出現,但低音改成屬音後就成為V7了。

五、增加聖詩變化的方式
1. 腳鍵盤的長音可加入八度移動的低音變化。
2. 參考旋律或原本內聲部的動機或節奏,在其它聲部加入鄰音、經過音、或是類似的音型。
3. 在旋律的長音處可以加入其他聲部,拖長音的地方增加聲部會較有流動性、增強節奏感,也可以幫助唱的人算拍子。
4. 可以視歌詞換音栓、或換鍵盤改變音色。
5. 增加聲部:不需要找時間改變音栓,只要手、或是手和腳增加聲部就可以馬上增強音量。

六、非伴奏的變化方式
1. 彈奏同調的小品、聖詩、或四部和聲,在常用的樂譜目錄標示出調性,使用時會更方便。
2. 彈奏聖詩但改變音色,可用不常用的音色組合來做變化:
I. 有顫音效果的音色,雖然不適合作為人聲伴奏,但可在獨奏時使用。
II. 八呎加上兩呎的音效很清晰,使用八呎加上兩呎彈奏旋律,另一層鍵盤搭配另一層八呎(或是加四呎)的基本音栓(Fondations)彈奏和聲。如果擔心兩呎音色過亮,也可嘗試將主題移低八度彈奏。
3. 以聖詩為主題,彈奏兩部對位:
不一定要用手鍵盤演奏,如果管風琴有較特別的腳鍵盤音色、演奏者能力也可及的話,用腳鍵盤踩出旋律、甚至兩個聲部,可做出截然不同的音色效果。
4. 類似大鍵琴的即興方式:
以巴洛克時期的小品、聖詩或四部和聲的和聲為架構,可簡化聲部、改變旋律、節奏、或者加入裝飾音。
5. 以聖詩的節奏為動機,改變旋律、和聲、或是加上對位聲部。
6. 綜合不同的手法來做變化,聲部由簡而繁會更有層次感。
7. 時間、能力可及的話,練些真正的管風琴曲目做為崇拜音樂,可提升演奏能力與穩定度,也能從歷代管風琴大師們的作品中學到更多音樂語法與變奏技巧。

七、在有限時間內達成最大練習效率的方式
1. 在練琴前後寫練琴筆記:
紀錄要計畫練習、或是需要加強改善的地方,可作為下次練習的參考。
你們哪一個要蓋一座樓,
不先坐下計算花費,
能蓋成不能呢?
~路加福音十四章28節
2. 養成同時聽多聲部的習慣:
音樂科系的聽寫筆試可以一次只聽一個聲部,但若同時聽四個聲部,只需聽一次就寫完了,之後檢查就好。兩種聽寫方式的成績或許相同,但運用在背譜的速度卻差異極大。
3. 養成練琴同時背譜的習慣:
即使看著譜彈,若能背譜還是可增加演奏的信心及穩定度。職業演奏家、專業的老師背譜速度都是很快的。
4. 不靠肢體動作,單讀譜想像整體的效果:
以前筆者鋼琴老師教導的方式,有時先背、或先想清楚再彈就不會錯。除了練琴,筆者後來練鍵盤和聲、背音樂史譜例、彈伴奏、總譜視奏、都有運用這個方式。
5. 練習不是製造聲音,而是練習用正確的方式演奏/唱,並演奏/唱出好的聲音。練習時集中精神,盡量在精神狀況比較好的時段練習,或者提早到教會禱告、培養情緒應會有些幫助。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尋找,就尋見﹔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
尋找的,就尋見﹔
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馬太福音七章7~8節

附圖說明
圖一:
祢信實廣大(引用自讚美七)第17~32小節
I. 17、29小節左上方的“+”代表增加音栓﹔
II. 第18、20小節增加低音變化﹔
III. 第28、32小節由右手彈奏,左手就可以空出來改音栓。
圖二:
各各他(引用自讚美六一)第1~8小節
旋律有三連音的音階音型,運用相同的素材來變化。
圖三:
先賢所信萬世永存(引用自讚美二六九)第9~16小節
I. 左上角的箭頭符號代表前奏開始之處﹔
II. 第14~16小節下方的羅馬數字代表可能替代的和聲方式。
李永嫻老師
(克里夫蘭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南京東路禮拜堂管風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