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ELKIDS TAIWAN
  • Home
  • 最新活動
  • 精彩回顧
  • 部落格
  • Contact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

內政部台內團字第1080280146號函准予立案
本協會宗旨: 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廣兒童管風琴教育藝術及相關文化教育事業為宗旨。
一、培訓兒童管風琴教育發展人才,舉辦兒童管風琴研習營、夏令營等課程。
二、推動管風琴演出之普及,舉辦各類兒童管風琴音樂會、暑期音樂營、創客教學上的應用等。
三、出版兒童管風琴教學、演奏CD和DVD、音樂欣賞等相關刊物和著作。
四、辦理各類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講座和研習課程。
五、提供兒童管風琴創作交流園地。
六、促進各兒童教育組織、團體之交流與合作。
七、協助社區藝術文化教育之推動方案。  ​

關於我們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Orgelkids    Taiwan的正式成立
亞洲第一個專業兒童管風琴教育機構〜「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
Lydia Vroegindeweij女士於10年前在荷蘭創立Orgelkids,積極倡議介紹年輕人與兒童認識管風琴。Vroegindeweij女士的觀念令人心悅誠服,於是在比利時、美國、加拿大、瑞典、德國獲得採納,並繼續擴展到世界各地;「財團法人陳郭淑真發展音樂教育紀念基金會」的常務董事蔡純慧女士亦將其引進台灣,成立Orgelkids Taiwan。
親手體驗組裝和彈奏迷你管風琴,並且直接或間接探索音樂、科學、科技、工程等概念是Orgelkids課程的核心。這套精巧、迷你的管風琴配件組共有133個可供重複使用的零件,採取純機械傳動方式,極致精美的材料與工藝,
讓年輕人與兒童得以探索「樂器之王」的豐富之美,並且擴展大眾對管風琴的認識。
不過,Orgelkids真正的目標在於「驚奇與創意」。年輕人可以學著認識管風琴,他們會培養出對管風琴的了解和欣賞,也會學習團隊合作,更可以認識音樂如何為生活增添美好。他們用雙手觸摸優質的工藝作品,又看到自己的雙手可以組裝出這樣的成果,就會感受到莫大的快樂。而這個過程會帶來驚奇感,這正是終身受用的寶貴體驗,也是創意的根基。年輕人與兒童將從中感受到真實的快樂,也更能從彼此身上、從周圍的世界中追尋最大的美善,使他們成為下一代的音樂家、明日的優質公民。


與 Orgelkids 相遇

Picture
圖片
Orgelkids誠摯地邀請大眾親手建造出可以彈奏的管風琴,藉此讓更多人跟管風琴發生嶄新又有力的接觸。並以創新的能量,讓大眾在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與管風琴相遇且產生關聯。而這些運用方式的目的,在激起全新的興趣和認識,管風琴本身則先退居其次。
 
我們在各級學校推行比較傳統的活動:「認識管風琴--從建造到音樂會」。讓大家瞭解Orgelkids如何在購物商場之類的日常生活場所,進行即興式外展活動,然後再討論這套配件組有何特點,如何能夠扮演樂器之王最理想的使者。
 
這套配件組在2017年順利上路。Orgelkids配件組適用於各種人數的團體和課程時間,無論是精心設計的小團體,或是公共場所的大批群眾,有時帶來多面向又震撼的深刻經驗,有時則觸動驚鴻一瞥的興致和全新的認識。我們一直在探索這套配件組可以如何在各種不同的場合與群眾發生有意義的互動並進行教育。
 
以下是草創第一年的嘗試,作為概念的驗證~在購物商場進行外展活動:將Orgelkids展示在廣場中央的一個長桌上,介紹給在場群眾。佇足聆賞的觀眾都拿到一份宣傳單,同時也受邀參加即將舉開的管風琴建造活動,並享受音樂的饗宴。
 
這是這套配件組第一次在美國大眾面前公開露面的經過,原本不確定接受度會如何,但是很驚喜地發現,竟有那麼多家庭佇足參與建造管風琴的過程,而且父母親讓孩子們逗留足夠的時間來完成組裝。在購物商場美食區的管風琴經過兩次組裝、演奏、拆卸。這套配件組很有魅力,許多小朋友興致沖沖地排隊,希望能安裝一個音管、裝上一個琴鍵,或是勾好一個滑片。有好幾個家庭參加音樂會再轉往組裝定點,或是從組裝定點前往聆聽音樂會演奏。
 
Orgelkids很有親和力地引介大眾認識莊嚴的管風琴。通常活動最後會安排參觀一座大型管風琴,參加的學生會因為管風琴的龐大而肅然起敬,也能對管風琴有更多的理解及領悟。這些學生已經有建造Orgelkids的經驗,第一次聽大型管風琴演奏時,就能因為理解而使他們產生信心。參與建造Orgelkids管風琴的學員被樂曲震撼、恢復平靜之後,會走上前來提問:「鼓風器從哪裡鼓風?」當我們解釋到:「現在的管風琴只需要將開關扭開,就有電子風扇引進氣流」之後,他們就準備要駕馭這個龐然大物了!
 
Orgelkids把管風琴這種很有威嚴感的樂器縮減到基本的機械元件,也讓樂器之王與人們之間的距離縮短了。Orgelkids的宗旨就是:讓接觸到Orgelkids並參與組裝的小朋友,心裡注入一種感覺--他們可以擁有管風琴的一切!當他們被賦予建造這個複雜樂器的權力,便能夠對於自己的成就引以為傲,體認到管風琴是平易近人又歡迎他們接觸的。Orgelkids的每一場活動結束時,新加入的年輕夥伴,手上都拿著相關的網頁介紹,以及當地管風琴音樂會和廣播節目的邀約,打算繼續加深與管風琴的交集。
接下來我們將要試著在一場音樂會開始前的序曲,由Orgelkids取代大型管風琴加入合奏,以此作為動手做的活動與音樂會間的橋樑。表演中只要融入觀眾自己建造的樂器,都會令觀眾格外的聚精會神,並且進行更深的思考。Orgelkids有潛力令音樂會包含更多互動和跨世代元素,我們也趁此評估Orgelkids如何改變觀眾的人口組成。有許多人在事前毫無準備,是在一般公共場所突然接觸到管風琴。雖然不是專門針對管風琴舉辦的活動,卻能鼓勵大眾自發性地認識樂器之王。
 
Orgelkids是一個國際性的課程寶庫,更是一個共享資源的平台。它正在蓬勃成長,我們鼓勵你的探詢並歡迎你的加入!
 
以上內容引述自Orgelkids USA

The King of Instruments

Picture

與 Orgelkids 相遇

Orgelkids誠摯地邀請大眾親手建造出可以彈奏的管風琴
Picture

可以帶著走的 Orgelkids

「兒童樂高管風琴」
Picture

天啊!看我做了什麼!​

「一個六歲小男孩構築Orgelkids USA」

天啊!看我做了什麼!「一個六歲小男孩構築Orgelkids USA」

圖片
「兒童管風琴」(Orgelkids)最早創立於荷蘭,相繼於美國成立,如今再由台灣的「財團法人陳郭淑真發展音樂教育紀念基金會」引進,成為世界上第五個、亞洲第一個發展兒童管風琴教育的機構。
如此的發展,起源於美國Orgelkids創辦人的兒子-當時六歲的彼得。由於彼得對管風琴興趣濃厚,自幼即參加各種管風琴活動,四歲時也獲邀在「樂器之王」演奏會中演出。然而有一天彼得因為無法做出屬於自己的管風琴而受挫。於是母親陪著他上網查閱各種知識,搜尋「兒童專用的管風琴配件組」。終於在YouTube 影片裡看到一位男士從容不迫地組裝出一台外觀優美的迷你管風琴,是特別為兒童所設計的配件組,以此做出一架包含兩個八度音、雙層鍵盤的機械式管風琴。這套配件組完全不使用膠水黏合或螺栓,而且設計成可以重複使用、可以一再重新組裝的琴。
“這實在太完美了,它是荷蘭製作的,我們把它帶來這裡吧”,六歲的彼得這樣說。於是他們再度上網查詢,並且聯絡上負責推出這套配件組的機構「兒童管風琴」(Orgelkids)。其創辦人Lydia Vroegindeweij女士,在2009年將Orgelkids設立為管風琴教育暨推廣機構,希望讓年輕的一代接觸荷蘭豐富的管風琴資產。2012年,她與退休的管風琴建造家(即影片中那位示範組裝管風琴的男士)Wim Janssen合作,共同設計出所謂的「Do Organ」(自己做管風琴),讓人可以重複組裝和拆卸,即使幼童也可以在一個小時以內做出一台可用的管風琴。
完全不同於被動式的管風琴示範,「Do Organ」這個概念非常引人入勝,而且Janssen先生的設計優美、執行簡便,相當值得投注時間心力,讓這個構想落實成為一種在地資源、文化資產。並且這個計畫的確是個規模剛好的教育事業,可以與現有的管風琴外展課程完全結合並將之發揚光大。當彼得和弟弟收到荷蘭Orgelkids回覆:Vroegindeweij女士同意讓他們將課程帶到美國,以及Janssen先生親筆撰寫的計畫時,簡直像吃聖誕大餐一樣興奮。
Orgelkids USA非營利獨立教育機構成立之後,其訴求和運用廣泛而明顯:支持將管風琴推展到一般大眾的創新計畫;一個社會媒體運動,該運動接觸到十一個州的管風琴愛好者、優質的舊式傳統園遊會;還有一個非傳統的實境街頭賣藝運動。
這一波波的Orgelkids浪潮,自荷蘭到美國,接下來將襲捲台灣的管風琴界、翻轉台灣的兒童音樂教育。Orgelkids USA以如下的回覆,做為對Orgelkids Taiwan最高的肯定和最大的支持!
「Thank you for sharing with me the history and mission of the Susan K. Chen Memorial Found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That organization will be a good fit for the Orgelkids program.」

可以帶著走的Orgelkids「兒童樂高管風琴」

Picture
可以帶著走的Orgelkids「兒童樂高管風琴」
讓接觸過、建造過Orgelkids配件組的兒童,對管風琴的一切產生一種權利感,包括管風琴作曲家、音樂和文化。你將可以在Orgelkids台灣網頁上找到更深入的描述,了解Orgelkids的學習課程。
Orgelkids是來自荷蘭的管風琴課程,讓社會大眾包括兒童能夠親手組裝出可以彈奏的機械式管風琴。這是特別為兒童所設計的配件組,以此做出一架包含兩個八度音、雙層鍵盤的機械式管風琴,這套配件組完全不使用膠水黏合或螺栓,而且設計成可以重複使用、可以一再重新組裝,外觀優美的兒童管風琴。
負責推出這套配件組的機構Orgelkids,以及創辦人Lydia Vroegindeweij女士,在2009年將Orgelkids設立為管風琴教育暨推廣機構,希望讓年輕的一代接觸荷蘭豐富的管風琴資產。2012年,她與退休的管風琴建造家Wim Janssen合作,共同設計出他們所謂的「親手做出管風琴( do organ)」,讓人可以重複組裝和拆卸,完全不同於比較被動的管風琴示範。藉由Orgelkids的管風琴,即使幼童也可以在一個小時以內做出一台可用的管風琴。
Orgelkids「兒童樂高管風琴」
‧旨在吸引更年輕者的興趣
‧降低參與的門檻:多半管風琴課程的必要條件都是曾經學過鋼琴;Orgelkids只要求參與者對管風琴要有好奇心。
‧是移動式的,會主動來到觀眾身邊。
‧可以結合現有的管風琴課程,也可以單獨存在。
教育機構可以將Orgelkids使用於各種場合,從精心設計的小型團體到公共空間裡繁忙的人群,從深入又有效的多重層面課程到快閃式的瞬間活動。我們將Orgelkids試用於各種可能的環境中,讓管風琴與群眾產生有意義的互動,例如:學校、露天廣場、暑期音樂營、捷運站、創客教學上的管風琴演出。
Orgelkids課程都是跨領域及親手操作
‧在建造管風琴之前,會有關於管風琴的介紹和背景,讓學生認識管風琴的歷史、文化以及作曲家。
‧由學生在兩堂課的時間組裝管風琴,並練習彈奏和探索自己的創作。Orgelkids的管風琴採用優質的材料和工藝,兒童對此完全一清二楚,這不但傳遞出對這些學生的信任,也表現出他們所建造的樂器本身的尊貴性。兒童通常會感到非常興奮,迫不及待想輪到自己來試用這些精緻的配件。
‧在課堂上建造出成品後不久,會進行管風琴參觀課程。當他們走到雙層鍵盤管風琴前面時,他們會再次發出當初聽到自己做出的管風琴發出聲音時,那種驚嘆和敬畏的神情,對他們而言這確實是最大的管風琴。他們雖然驚訝,卻以一種管風琴建造者的自信和體會,邁步走向這個龐然大物。
‧創意音樂會的演出,增加他們與管風琴的接觸。他們做出的樂器經過專業音樂家親手的演奏,再配上其他樂器的伴奏,讓他們確信自己做的並不是玩具,而是真正的「樂器之王」縮小版,管風琴因而變得更有吸引力又容易親近。Orgelkids管風琴根據A440調音,讓兒童管風琴的音高能直接和其他樂器的音頻連結,能與樂團合奏,而且與實際尺寸的管風琴合奏。
‧兒童能夠建造出複雜的風管、架構、風箱、滑片、管樂、與鍵盤,便能夠以自己的成果為榮,而且發現管風琴是不難親近的樂器。我們將提供關於管風琴相關的演奏會系列活動,讓學生能加深對管風琴的興趣。
Orgelkids有雙重層面的影響力和價值。
‧Orgelkids可以成為知識的來源,幫助原已接觸管風琴的人,讓他們的經驗更為豐富(如上文所述)。
‧Orgelkids也開啟精彩又創新的外展大門,讓社會大眾在意想不到的場合中與管風琴相遇。在這些運用方式中,管風琴的身份幾乎位居第二線。這可以視為一種游擊式的外展,單純以喚醒注意為目標。如果上述的多重面向,令校內活動感到卻步,那麼這種游擊式的外展活動可能會更適合。並且這些實做方法都很低功耗,只是把Orgelkids展示出來,讓社會大眾在參觀時有如神遊。
Orgelkids管風琴是樂器之王的傑出大使
Orgelkids公開活動的成功,一部分是因為以廣大對象為訴求,遠多於少數正在學習管風琴的兒童,並且是以幼童到老年人為目標。不但針對解構者也針對建造者、對外行人和音樂家都產生吸引力,甚至可能更吸引外行人,因為初次接觸時會覺得這並不像是某種樂器。
Orgelkids的管風琴,將這個雄偉威嚴的古老樂器減省到最基本的機械原理,變得平易近人。其簡單的實行方法是一大利器,可以幫助任何一個以促進社區鑑賞、認識和接觸管風琴為宗旨的機構。Orgelkids配件組的運用,將使你能夠把你最喜愛的樂器融入日常生活,更了解管風琴的奧妙,更容易與眾人分享樂器之王其不可思議的非凡特點!
本文摘譯自Orgelkids USA執行長Erin Scheessele的文章
“ORGELKIDS USA An Introduction"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住址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
本協會法律顧問陳佳伶律師

圖片

聯絡我們

圖片
  • Home
  • 最新活動
  • 精彩回顧
  • 部落格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