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George Ritchie一席談 (四)

會製作《重返80年代》這場融合管風琴、鋼鼓與打擊樂器的有趣音樂會,源自2023年我去北藝大和邦恩莎–Sarah老師排練,小歇時她說結束後她有北藝大的通識課程「麥可·傑克遜」,並說這堂課極受非音樂系學生的喜愛。什麼? 通識課程上春水漾漾的「麥可·傑克遜」,多麼特別!
Sarah老師用熱情的語氣說著: 麥可·傑克遜是一位有著藝術深度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他不僅熟知貝多芬、莫札特、德布西,更是多次在他的歌曲中融入許多古典音樂;他一直聽古典音樂,這是他絕對喜歡的。如: 普羅高菲夫的《彼得與狼》和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他喜歡德布西的阿拉伯風,喜歡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伯恩斯坦自己也說他是麥可的忠實粉絲。

麥可·傑克遜不僅僅對古典音樂非常熟悉,還在他的專輯和演唱會中採用了不少古典音樂的經典片段: 單曲《歷史》(History) 前奏借用了穆索爾斯基《展覽會之畫》中的《基輔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這首曲子也被用作「麥可·傑克遜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前奏。麥可·傑克遜是貝多芬的粉絲。他在1999年的「麥可·傑克遜和朋友們」的音樂會上,在《地球之歌》表演之前演奏了完整的《歡樂頌》,並且他還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合唱部分作為他歌曲《你會在那裡嗎? Will you be there?》的前奏。《小蘇西little susie》作為麥可·傑克遜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之一,他在前奏中竟使用了法國管風琴大師杜呂弗雷 (Maurice Duruflé) 《安魂曲》(作品第9號)中的“Pie Jesu”,人文素養很是深厚。

麥可傑克遜是流行樂的天王,在他的世界巡演中,確實通過古典與流行在意境上的融合,讓更多人接觸到了古典音樂。他的歌曲不僅僅是有古典樂,流行樂、搖滾樂等,而是有著他對世界的關懷、對社會美好的期望;而這些對人類至真至純之愛,使得他的音樂總是能一下子就感染到所有人。

我從Sarah老師如數家珍的分享中,了解到更多關於麥可·傑克遜的故事而驚嘆,當下,一場「Back to 1980」–麥可·傑克遜專場音樂會的發想由此展開。

Sarah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選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金曲,兩年後,2025年的4/19日,注入活力與生機的《重返80年代》終於將落地【2025屏東演藝廳管風琴音樂節】。

本場⾳樂會由Sarah老師精⼼挑選膾炙⼈⼝的歌曲,不僅喚起熟悉旋律聽眾的青蔥歲月,更讓年輕⼀代透過新穎演繹感受80年代、已消散在歲月深處歌曲的豐富多彩。所有的曲目是流行聲樂經過重新編曲以器樂演奏,為屏東演藝廳增加了一場動人的音符;希望大家都能沉浸在這場與80年代流行音樂文化重新聯結的喜悅中!。

▞《重返𝟖𝟎年代》▚
𝟒/𝟏𝟗(六) 𝟏𝟗:𝟑𝟎 屏東演藝廳-音樂

與George Ritchie一席談 (一)
與George Ritchie一席談 (一)_3

本刊委請Dr. Alain Truche (DMA, student of Dr. George Ritchie at UNL.) 聯繫本文作者 Dr. Paul Barte與TAO雜誌授權翻譯轉載,在此一併致謝。

『You have the Guild’s permission to post the article on the Orgelkids Taiwan Facebook page. Copyright 2020, by the American Guild of Organists.
Reproduced by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 Organist magazine.』

Barte:你剛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時,Myron Roberts也在那裡任教嗎?你和他在工作上搭配過嗎?我知道你曾錄製他的一首作品,這首曲子與你演奏生涯最密切相關的巴哈作品非常不一樣。
Ritchie:我剛到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時的頭兩年與Myron Roberts是同事,他後來在1974年退休。他是個很精采、很溫暖又機智的人,更是出色的作曲家,他親身體現一種聯合領導的模範,後繼者包括Quentin Faulker和我都努力追隨。他是個氣度非凡的教授,我這個既年輕又尚未獲得終身職的助理教授才剛上任,他就把最優秀的管風琴學生派給我,這個升大四的學生剛在暑假進入AGO全國管風琴大賽的決賽。Myron說:「他跟我學了三年,可能用得上一些新觀念。」我非常震撼,特別是因為在以前的學習環境裡,教授之間會搶學生、看守學生,就像母雞保護小雞一樣。而Myron只會為學生、學校和管風琴課程的好處著想,不為自己爭取。他的管風琴作品非常出色,現在還是經常有人演奏。我好幾次在美國各地演奏他的《Nova》,也曾與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打擊樂演奏家Al Rometo合作錄製他所寫的《Five for Organ and Marimba》,收錄在Titanic唱片公司的《管風琴與打擊樂新曲》這張CD。雖然我是因為錄製和演奏巴哈作品而為人所知,但我所教授、演奏和錄製的音樂包含現有的大部分管風琴曲目,從文藝復興時期到二十世紀前衛作品。我和Al Rometo有兩次在AGO的區域年會上(在愛荷華州的Davenport和維吉尼亞州的Richmond)演出管風琴與打擊樂器的合奏音樂會,也曾在國際管風琴家大會在蒙特婁的閉幕音樂會上演出。我還有一張Titanic唱片公司的錄音就是《四座Bedient新出品的美國管風琴》,收錄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浪漫時期的荷蘭、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名曲。(一月份雜誌訪談上集結束,二月份待續)
〜Dr. George Ritchie和George Stauffer合著的《Organ Technique: Modern and Early》中文版即將付梓。

這本厚達380頁的教科書,為美國管風琴界近幾十年來影響力最大,引用率最高的音樂論著,在管風琴音樂書中的地位不可撼動。請關注本刊預購優惠與贈書活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