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管風琴音樂節

會製作《重返80年代》這場融合管風琴、鋼鼓與打擊樂器的有趣音樂會,源自2023年我去北藝大和邦恩莎–Sarah老師排練,小歇時她說結束後她有北藝大的通識課程「麥可·傑克遜」,並說這堂課極受非音樂系學生的喜愛。什麼? 通識課程上春水漾漾的「麥可·傑克遜」,多麼特別!
Sarah老師用熱情的語氣說著: 麥可·傑克遜是一位有著藝術深度的古典音樂愛好者。他不僅熟知貝多芬、莫札特、德布西,更是多次在他的歌曲中融入許多古典音樂;他一直聽古典音樂,這是他絕對喜歡的。如: 普羅高菲夫的《彼得與狼》和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他喜歡德布西的阿拉伯風,喜歡伯恩斯坦的《西城故事》,伯恩斯坦自己也說他是麥可的忠實粉絲。

麥可·傑克遜不僅僅對古典音樂非常熟悉,還在他的專輯和演唱會中採用了不少古典音樂的經典片段: 單曲《歷史》(History) 前奏借用了穆索爾斯基《展覽會之畫》中的《基輔大門》(The Great Gate of Kiev),這首曲子也被用作「麥可·傑克遜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前奏。麥可·傑克遜是貝多芬的粉絲。他在1999年的「麥可·傑克遜和朋友們」的音樂會上,在《地球之歌》表演之前演奏了完整的《歡樂頌》,並且他還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合唱部分作為他歌曲《你會在那裡嗎? Will you be there?》的前奏。《小蘇西little susie》作為麥可·傑克遜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之一,他在前奏中竟使用了法國管風琴大師杜呂弗雷 (Maurice Duruflé) 《安魂曲》(作品第9號)中的“Pie Jesu”,人文素養很是深厚。

麥可傑克遜是流行樂的天王,在他的世界巡演中,確實通過古典與流行在意境上的融合,讓更多人接觸到了古典音樂。他的歌曲不僅僅是有古典樂,流行樂、搖滾樂等,而是有著他對世界的關懷、對社會美好的期望;而這些對人類至真至純之愛,使得他的音樂總是能一下子就感染到所有人。

我從Sarah老師如數家珍的分享中,了解到更多關於麥可·傑克遜的故事而驚嘆,當下,一場「Back to 1980」–麥可·傑克遜專場音樂會的發想由此展開。

Sarah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選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金曲,兩年後,2025年的4/19日,注入活力與生機的《重返80年代》終於將落地【2025屏東演藝廳管風琴音樂節】。

本場⾳樂會由Sarah老師精⼼挑選膾炙⼈⼝的歌曲,不僅喚起熟悉旋律聽眾的青蔥歲月,更讓年輕⼀代透過新穎演繹感受80年代、已消散在歲月深處歌曲的豐富多彩。所有的曲目是流行聲樂經過重新編曲以器樂演奏,為屏東演藝廳增加了一場動人的音符;希望大家都能沉浸在這場與80年代流行音樂文化重新聯結的喜悅中!。

▞《重返𝟖𝟎年代》▚
𝟒/𝟏𝟗(六) 𝟏𝟗:𝟑𝟎 屏東演藝廳-音樂

1886年,管風琴建造師Walcker為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建造了一台聞名遐邇的管風琴。1945年4月二戰結束前幾天,這台管風琴毀於盟軍的轟炸。1960年,Kauffmann-Orgel為教堂建造了奧地利最大的管風琴,但由於用材欠佳,僅僅十幾年後管風琴就無法使用。自1991年起,教堂一直使用Rieger在主堂右側建造的55音栓伴唱管風琴。

經過數十年的籌款,2017年,聖史蒂芬教堂正式委託Rieger重造位於二樓的主管風琴。新的管風琴保留了最初的外觀,配備了130個音栓,而它將與伴唱風琴連接,新的演奏台(5層手鍵盤、1層腳鍵盤)將可同時演奏185個音栓、12616支音管。

耗時五年,Rieger已於2020年4月初完成所有工作。聖史蒂芬大教堂原計劃於2020年4月12日復活節舉辦管風琴落成慶典,寓意這台歐洲名琴75年後重生。但因疫情影響,這一歐洲樂壇盛事被延期到2020年10月4日至26日舉行。屆時,多位國際管風琴大師將受邀在慶典系列音樂會上演奏,包括Nathan Laube, Olivier Latry, Thomas Trotter, Wolfgang Kreuzhuber, Daniel Beckmann, Jean-Baptiste Dupont, Konstantin Reymaier以及Ernst Wally,敬請期待!

• 詳情請見官網:
https://www.domorgel.wien/english/inauguration/

感謝上海派今公司《管風琴頻道》授權刊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