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屏相遇 • 音音相繫】 之二

今天一早,孩子們就一起走進了屬於音樂的萬花筒。

飛累了的「小蜜蜂」,搭上「丟丟銅」裡的火車前行。管風琴聲演繹著火車汽笛的嘟嘟聲,和山洞裡的水滴聲,大夥就這麼被載入了畫家莫內的花園。在他的印象派園子裡,日出日落、晴時多雲依序地幻化。音樂家德布西也擷取如此的多變而創造了如詩的樂曲。如是這般的曲調,卻可以因著鋼琴或管風琴的不同音色,呈現出迥異的音樂樣貌。

走出萬花筒,卻一腳踏入了猶如森巴曲風的叢林中。孩子們正活蹦亂跳地或拍打或敲擊各樣小型的打擊樂器。即使沒有任何樂器基礎,也能用力盡性地「擊時歡樂」!活力滿點的老師、精準的節奏掌控,強力感染了全體小朋友,彷彿上緊了發條,一聲令下,瞬間猛爆式炸開!

更勁爆的,是一場台灣、美國、瑞典、荷蘭,排除時差的同步遠端視訊互動。由人在美國心在屏東的Dr. Bailey ,邀集了Orgelkids會員國一起現身祝賀,Orgelkids 荷蘭創辦人Lydia也祝愿成功,並期待看到我們每天精彩的活動照片。此外,Orgelkids 瑞典的作曲家夫婦,在遠方和我們分享他們如何以一本沒有文字的立體圖畫書,發展出故事和音樂。

這本名為「Our clean ocean 」的立體書,內容講述海豹與海亀的奇幻之旅。也啟發孩子們,作曲家如何從書本故事發展出一首曲子。當孩子們聽了現場管風琴彈奏的創作曲後,紛紛踴躍表達樂曲帶給他們的心情感受~ 故事主角的家- 海洋被污染了,覺得悲傷、沈重、殘忍……孩子的感受力真是不容小覷!

在「詩琴畫藝」課程中,以螢幕上的精彩畫面,牢牢抓住大家的目光。這堂課充分地以色彩和線條,讓孩子們認識並體驗聲音的表現與多變:自現代插畫中,引導孩子們想像,從畫作聽出了哪些聲音。而法國畫家盧梭名作「躺著的吉普賽人」- 從遠山、髮絲、衣服、琴線,同在月光下呈現出柔和的線條。畫家米羅則表示:他是用顏料作畫的畫家,一如用音符作曲的作曲家。在「皮爾金探險」中的「山大王」一曲,配以不同影像畫面則效果大異其趣。當然,我們不忘欣賞西洋美術裡的管風琴。在古典繪畫中,彈奏管風琴者,往往有著翅膀或頭上自帶光環,彷彿如此,琴聲便能上達天聽,與天堂連結。

今日的最後一堂課,老師帶來了令孩子們驚喜的手作絹版印刷,親手印製屬於小小管風琴家的譜袋。期待這份禮物,是日後孩子們與夏令營記憶的連結,讓珍貴的回憶不會隨著時間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