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每一個教堂都有管風琴,依教堂大小不管是音響或是外型每一台琴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之作;管風琴的音樂裡蘊藏著歐洲音樂的發展歷史,它帶動每一個宗教節慶日的氣氛,尤其是聖誕節。管風琴的聖誕音樂裡有著很多由聖誕節聖詩的曲調即興或變奏而發展的演奏曲,這些曲子大部分都是自由曲式 :如前奏曲,幻想曲,或者是變奏曲式, 裡面若隱若現地暗藏著原始的聖詩主題, 大家在聆聽時總有著“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另外牧歌(Pastorale)型式的管風琴音樂也常是降臨期,聖誕節期間的必演曲目。牧歌大多在大調上,呈現出三拍子及義大利西西里舞曲附點式節奏的特色,這種傳統的牧羊人舞蹈式的音樂是標準聖誕節的節慶音樂,源自聖經裡記載牧羊人由天使口中得知耶穌誕生的好消息。牧歌的風格平和,傳達牧羊人在綠地原野中怡然自得的閒情逸致。牧歌的音樂響起,聖誕節就近了! 在宗教音樂中很多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內涵及典故,並不是想要什麼時候彈都可以的,常是要配合節慶才有那氣氛。像是有一首降臨期必唱的詩歌,總共有四節歌詞,第一個主日只唱第一節歌詞,然後隨主日逐增段落,不是我們高興唱幾節歌詞都可以的。筆者在念維也納國立音大時期,第一次在降臨期的第一個主日彈彌撒,因不知這首降臨期詩歌的演唱習俗;我在會眾唱完第一節歌詞後繼續在管風琴上彈著,準備大家接著唱第二節歌詞,彈著彈著怎麼沒人繼續唱下去了,我頓時猜想自己可能搞錯了什麼,硬著頭皮即興了一下趕緊接個終止式把這音樂告個段落。記得那教堂超大的,神父在祭壇前,我在教堂後方樓上的管風琴處,還背對著祭壇,彈的時候也不可能一直看對著祭壇方向的鏡子,就算神父使個眼神我也察覺不到吧!所以不是手指會動就可以在教堂裡司琴,還真得瞭解很多的東西。 文/吳宜庭(旅奧管風琴,大鍵琴及鋼琴演奏家,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演奏及教育系第一獎畢業,奧地利教育部1999年最高音樂藝術成就獎得獎者。) Marcel Dupré: Variations sur un Noël, Op. 20 聖誕頌歌變奏曲,作品20號 杜普雷身兼演奏家、教授及作曲家,畢生奉獻於管風琴音樂。1922年,杜普雷寫了一首《聖誕頌歌的變奏曲》,這是他的美國時期中的第一部作品。他後來回憶道,這部作品中的每一段變奏,都是在不同的城市寫出的,地點包括他從倫敦前往聖地牙哥途中所停留的各個城市。這部傑出的樂曲首度呈現了他在美國的一大發現,就是可調整活塞的電動式管風琴;這與卡瓦耶-科爾(Cavaille-Coll)管風琴笨重的氣壓式踏板(ventil pedals)有極大的不同,後來他更推崇它為達到管弦樂合成效果的現代管風琴。 ▍音樂會資訊 ▍
◉ 時間:2021 / 3 / 5(五)晚上7:30 ◉ 地點: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 購票:https://lihi1.com/qBJQv ◉ 曲目: ❶ 上半場 Marcel Dupré : Le chemin de la croix op. 29,十架苦路管風琴交響詩 ❷ 下半場 Marcel Dupré : Organ Symphony II op. 26,第二號管風琴交響曲
0 評論
發表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