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ELKIDS TAIWAN
  • Home
  • 最新活動
  • 精彩回顧
  • 部落格
  • Contact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〡2020 7/15-18屏東演藝廳兒童管風琴夏令營
“不出國門就可以感受到真正國際化『創意思維和運行模式』的兒童音樂營”
圖片
由財團法人陳郭淑真發展音樂教育紀念基金會與社團法人臺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Orgelkids Taiwan共同主辦,屏東演藝廳、財團法人泰美教育基金會協辦的2020年屏東演藝廳兒童管風琴夏令營,這個針對8-13歲兒童集體管風琴營隊的教學盛宴將於7月15-18日,在匯聚 "Orgelkids Taiwan"專屬團隊、師資的努力下舉行,3/7日報名在即,精心設計的精彩課程內容搶先看。
 
為期四天的夏令營主題:「音樂與科技」、「音樂與藝術」、「音樂與即興」、「樂團首演委創音樂會」以及「沒有譜的親子音樂會」五大課堂,圍繞著「組裝小管風琴」與「管風琴教育」進行。四天盛會高難度的學童安全與完整的工作SOP,由具20年藝術行政經驗的高嘉慧執行長監督與控管。去年令家長讚嘆的鑽石級夏令營行政團隊組織分工明確,輔導長劇場工作者擅長以故事引導學生,帶組輔導老師皆具有音樂教學專長,後勤團隊都具備文化藝術或表演活動規劃與執行相關工作經歷,確保夏令營每個環節都專業、細心與用心!強大的師資陣容在國內也是不多見的;充分展現了世界各國管風琴教育的多元性,傳遞了國際管風琴教育的先進理念,讓夏令營視野越來越開闊,在音樂教育上也更趨於快樂分享的導向價值。
 
「Haupwerk〜音樂與科技」課程特色:新開發的電腦軟體技術是音樂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縱觀歷史的發展,科學、藝術、技術是相輔相成、同步發展的,每次技術上的進步就帶來音樂藝術上新的探索可能性。台灣首次有管風琴音樂營使用『Haupwerk視覺管風琴』,它作為一種工具可以模擬世界各大音樂廳與教堂的真實音響,彈奏的過程中,背景將以投影的方式播放世界各大音樂廳實境。以視覺、聽覺、以及老師的解析等多重手法,讓學員領略新媒體設備創造的視覺效果,並且身臨其境的藝術之美,從而深化管風琴的美感教育,為傳統的管風琴教育帶來新體驗。
 
「World's First Modular Paper Organ〜音樂與藝術」課程特色:真實感受『世界第一套紙做模組化小管風琴』從平面到立體的作品呈現,以及彈奏的神奇體驗。
透過老師的重整性敘敘達到管風琴豐富細節的教導,以深入淺出,吸引孩童的方式,用立體紙做模組化小管風琴,讓學員瞭解管風琴的構造和特色,引發管風琴的學習動機。
 
「製作德國Melo-Pipes音管」: 德國木製音管Melo-Pipes有完整的音階,可以自由創作發揮學童主動創編的能力,再與Orgelkids小管風琴對話合奏、加入打擊樂器,以此作為動手做的活動與音樂演出間的橋樑。表演中融入學員自己組裝的樂器,都會令學員格外的聚精會神,引領孩子在學習多元素的音樂互動過程中,放鬆、享受。
 
「音樂魔法建築師〜音樂與即興」的課程特色:「音樂」是最富表現力和創造性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是實現自我表達的一種媒介。 透過音樂,可以實現互動和彼此靈性的溝通。在音樂的啟發下,打開想像力。 學會利用音樂,激發靈感,實現即興創作,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團隊合作力。
 
特別為樂團學員編制作曲〜「樂團首演委創音樂會」與「小管風琴作曲比賽得獎作品發表」,都是本夏令營非常講究的專業精神、專業努力和專業呈現。替每位樂團學員委創所積累的豐富,讓孩子們的成果演出堅定又自信,替孩子們留下屬於自己動人的樂章。
 
「沒有譜的親子音樂會」: 請大家來猜猜,會有哪些精采演出? 不可複製的魔幻和聲,高潮迭起, 這樣的演出不是你想看就能看,這裏是唯一的地方。本夏令營開發了兩天的「親子藝術課堂」,精心設計針對不同年級制訂的教學理念,帶領孩子們做即興探索活動,以『體驗』的教學方式啟動想像力,自主取材、自主創作,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特別是讓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孩子們的音樂學習,請家長孩子們抓緊機會來報名。
 
活潑迷人的兒管夏令營給南國屏東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氣氛,除了進一步推動管風琴文化的普及,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向社會展示了一種新的藝術教育〜參與、感知、動態的互動審美體驗。對音樂的認知,變成了一種體驗過程,一種表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員享受人與人的交流和音樂帶來的樂趣。以『體驗』的教學方式引起大家的表現欲望,啟動他們的潛能。本夏令營特別邀請國內外各藝術領域的專家、教授,熱心音樂教育的老師,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將管風琴知識與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相結合,讓100位學員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專業的音樂表演,接受一流的音樂藝術教育。為100位學員提供近距離接觸管風琴音樂的機會,感受高雅藝術帶給心靈的提升。2020年伊始,讓勇敢做夢的大人,再為殷殷期待的孩子們築造一場美夢吧! 那麼,您決定好了嗎?
 
報名資訊: 提供10名兒童免費參加
https://sites.google.com/view/orgelkids-taiwan2020/%E9%A6%96%E9%A0%81

感謝老師們 

感謝夏令營的老師們:
​
Orgelkids Taiwan率先在亞洲,台灣舉開兒童管風琴夏令營,活動在一片好評中結束。也許孩子們的年齡、程度參差不齊,但是他們好學心是可以感受到的。他們雖然帶著不捨離開了營隊,但是在此學習到的管風琴知識、領略到的音樂魅力將永留心底、受益終身。
 
 在此,我要表達對老師們的感謝。這個夏令營的任務重、要求高,需要每位老師每天從早上8點到傍晚6點,晚餐後繼續備課,接連12個小時,而我從未看到過老師眼中露出疲憊。在我看來,這個夏令營師資團隊極充足的教學經驗,激發了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老師們陪他們玩遊戲,在遊戲中啟發孩子思考,引發孩子們對學習的決心。
 
感謝每位老師的支援,我們相信在諸位專家教授的帶領下、台灣優秀教師以及 Orgelkids Taiwan的共同努力中,我們的兒童管風琴師資隊伍會越來越壯大而越走越遠、越走越高。
 
在這裡我對您們各位表達深深的敬意。
 
蔡純慧


​Dear Colleagues,
 
Orgelkids Taiwan just concluded its first organ summer camp for children in Taiwan. A tremendous success,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n Taiwan and also the first time in Asia that such an event was held.
 
Above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appreciation to all instructors, interns, and staff members who made this happen. While the schedule was demanding for everyone, the professionalism, stamina, and patience shown was remarkable. Many worked from 8am to 6pm and often into the night. This dedication combined with excellent teaching was an inspiration to all and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children’s enthusiasm and love of music.
 
Truly a team effort, such an outcome establishes a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is remarkable children’s organ project will continue to flourish. Only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ntributions of instructors both from abroad and at home was all this possible.
 
I thank you again for making a lasting impact upon all those who were touched by this magnificent undertaking.

​With best regards,

 
Chwen-Huei Tsai

屏東演藝廳兒童管風琴夏令營
時間:2019 7/10-13
親手組裝管風琴+創意音樂會+齊來歡唱

圖片
【概述】
音樂可謂帶給人類最獨特又最寶貴的體驗,而且是人類專屬的藝術,不分文化、背景、時間、空間,能直接觸動每個人內心最深處。最能表現出音樂的力量與靈活變化的樂器非管風琴莫屬,管風琴被譽為「樂器之王」完全當之無
愧。在十八世紀時,管風琴可謂當時最先進的機械發明。我們深深明白音樂體驗的重要性,亦肯定培養年輕人的才華是極為重要的事。屏東演藝廳擁有如此雄偉莊嚴的管風琴,正代表著投資於台灣年輕人音樂發展的良機,此時的努力不僅將影響現今的年輕人,更會延伸到日後的世世代代。

圖片
【課程時間表】
圖片
【課程內容及對象】
此課程內容設計是以為期四天的夏令營,主要對象為 8-12 歲的小學生。把科學、科技、工程、音樂、藝術、數學等的概念融入課程設計,夏令營師資都具有管風琴與音樂的學術背景,將提供兒童在自主的學習經驗中認識「樂器之
王」。課程非常具有彈性,內容可按兒童年齡的需要擴充或簡易化。夏令營是培養兒童對管風琴興趣的第一步,並透過親手組裝一座真實管風琴的經驗來體驗對管風琴更多的認知與興趣,作為「音樂的催化劑」。

​
【課程項目】
1) 關於管風琴–屏東演藝廳管風琴探險
屏東演藝廳是南台灣第一個設有管風琴的縣市級音樂廳,這座管風琴由德國波茨坦的 Alexander Schuke 管風琴公司製造,共有 45 個音栓、2793 根音管,有全世界第一組孟宗竹笛管。如此的創新設計,使屏東演藝廳成為擁有絕佳
音響效果的音樂與表演空間。學員在課堂上建造出成品後不久,會進行管風琴參觀課程。

2) 「動漫巴哈」--踏著巴哈之足跡,走入他的音樂殿堂
這個知性的課程在 Orgelkids Taiwan 兒童管風琴夏令營課程中屬於管風琴音樂欣賞的課程,是希望藉由敘述巴哈的生平及工作環境引導兒童進入他的管風琴音樂世界;以投影片投射巴哈所居住過的城市,所工作過的教堂及宮
廷,所彈過的管風琴,讓我們能沉浸在這個“音樂之父”的生活氛圍中。進一步介紹巴哈不同時期的管風琴作品,以不同曲式風格的作品為主軸,解說引導兒童來了解他創作音樂的動機與思路。兒童可以直接親臨現場體驗屏東演藝廳管風琴壯麗的音響,而且和演奏者的距離那麼靠近,進而觀察演奏家演奏時手腳如何協調運用,保持身體的平衡,如何運用音栓來變換音色,對這個樂器有更深度的體驗與認識。

3) 組裝一組可愛靈巧的 Orgelkids 小管風琴Orgelkids 小管風琴共有 133 個配件,內容可以細分為五類:音管、氣流、琴架、鍵盤、風室及傳動裝置。我們把這些零件完全打散、毫無章法地堆在一起,讓參與者費力思索來認識各個零件,這樣可以真正深刻了解管風琴運作原理,為小孩帶來驚喜與滿足!
圖片
​
​4) 即興作曲音樂遊戲
從丟骰子中每個兒童得到不同的音高與節奏,再找到彩色音管,在電子管風琴的伴奏下,即興創作自己的新音樂,感受無限的創造力與即興所帶來的樂趣。
圖片
​
​5) 管風琴可以這樣玩
讓你的手腳與歡樂的音樂㇐起舞動! 管風琴家 Justin 將帶著精心設計的互動節目讓兒童親身感受管風琴音樂之美。富有創意的互動必定給予兒童們全面的管風琴教育
。
圖片
​
​6) 「彼得與狼」認識樂器與音栓
"彼得與狼"是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在 1936 年為兒童所編寫的音樂劇;而劇本也是作曲家本人所創作的,內容敘述彼得和動物合作捕獲大野狼的故事。在劇中分別挑選不同的樂器來代表劇中的角色,靈巧的小鳥→長笛(Flute),貪婪的貓→豎笛(Clarinet),搖擺的鴨→雙簧管(Oboe),可怕的大野狼→法國號(French Horn),勇敢又聰明的彼得→絃樂器(Strings),固執的爺爺→低音管,英勇的獵人→定音鼓(Timpani)。讓兒童在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上驚喜地發現各種樂器的音色,進而對管風琴音栓有全新的認識。
圖片
​
​7) 齊來歡唱
在管風琴走過的漫長歷史歲月中,大半是與歌唱者連結的。管風琴剛存在於歐洲的幾個世紀,主要是與唱詩班配;及至會眾唱詩逐漸普遍,管風琴則以既有的地位,帶領幾百個外行人開口唱歌。因此管風琴有一個歷久不衰的名號:支持和鼓勵歌唱。今天我們有機會承續並加強這個傳統,用管風琴帶領各個種類的歌唱,包括合唱音樂、傳統歌曲和其他。為了示範管風琴作為主聲部的多功能特性,我們今天會演唱幾種音樂,其中有一些歌曲是歐洲傳統民歌,也有眾所喜愛的台灣曲調,另外還有一些是出自合唱及管風琴音樂的悠久傳統,以及大家所熟悉的兒歌。我們會以獨特的方式,很愉快的運用管風琴,此外也讓一些剛譜寫好的歌曲充分發揮。這樣的演出讓我們能探索
管風琴所提供的完整音色範圍和彈奏技巧。要體驗管風琴所有的功能、也讓管風琴家和歌唱家領略到管風琴如何滿足他們和聽眾的需要,這絕對會是最好的方法。


8) 夏令營學員音樂會
將以小管風琴獨奏、音樂廳管風琴與 Orgelkids 管風琴對話合奏,音樂廳管風琴與 Orgelkids 管風琴和弦樂團合奏,音樂廳管風琴與 Orgelkids 管風琴伴奏夏令營學員合唱團等節目為主軸。由 Orgelkids 取代大型管風琴加入合奏,以此作為動手做的活動與音樂會間的橋樑。表演中融入兒童自己建造的樂器,都會令兒童格外的聚精會神,並且進行更深的思考。Orgelkids 有潛力令音樂會包含更多互動和跨世代元素。
圖片

​Dr. Darrell Bailey

圖片
【師資介紹】
組裝小管風琴、管風琴工程、科技、科學 介紹
貝德瑞博士(Dr. Darrell Bailey) (美國)
貝德瑞博士是印第安那-普度大學於印第安納波利市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音樂與藝術科技系教授。貝博士七歲開始學習鋼琴並於高中開始學習管風琴。他獲得歐柏林音樂學院的管風琴演奏與音樂的雙學士學位,以及音樂教育的碩士學位。他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主修「以電腦科技教導音樂」,並獲得教育博士學位。貝博士曾仼教於歐柏林音樂學院及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此後,他於印第安那-普度大學印第安納波利市分校創立音樂系,並擔任系主任。該系設立了全美國第一個音樂科技的碩士學位,貝博士並批准設立了博士課程。他創立「新媒體課程」學程並擔任印第安那大學資訊學院執行副院長,這是全美國第一個資訊學院。在這個職位上,他監督從大學部到博士班的十二個新學位課程的設計發展,並規劃資訊學
院系館的學術設備與空間。他同時是印第安那大學護理學院的兼任教授。

貝博士的學術興趣包括編輯與北極地區議題相關的書和文章,開發中國家相關於音樂、藝術、人文醫療工作的環境永續議題,以及亞洲藝術與文化。他目前音樂科技的研究著重在如何以音樂科技增進對音樂史的理解。貝博士教授過的課程包括音樂欣賞、音樂教育心理學、電腦音樂科技、媒體藝術與科學(新媒體)、聲樂教學、鍵盤即興、合唱,並曾指揮大學層級的合唱團。他是音樂欣賞教科書 Music Listening Today(1999 年初版) 聆賞指導手冊的開發設計者,並於 2016 年與 Charles Hoffer 合著 Music Listening Today 的第六版。該教科書使用他所開發的 MindTap 環境,整合了進階教導與學習的在線資源。此教科書被全美國的各大學廣泛使用。貝博士並且有豐富的在線教學經驗。他為印第安那大學開設了第一門完整的在線課程 Music for the Listener. 此課程學生幾乎來自全世界各大洲。貝博士是活躍於樂壇的管風琴家和指揮,熱愛分享管風琴和合唱音樂。國際上,他在華府的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D. C.) 之俄國文化與歷史學院(Carmel Institute of Russian Culture and History ) 開發了馬林斯基體驗 (The Mariinsky Experience),這個線上計劃增進了大學生和研究生對俄國的歌劇、芭蕾、以及管弦樂的認識和了解。
圖片
組裝小管風琴、管風琴工程、科技、科學 介紹
艾琳·席斯利博士(Erin Scheessele)博士志願擔任美國兒童樂高管風琴(Orgelkids USA)的執行長。她在杜克大學讀生物,之後在俄勒岡州立大學西賽爾之所以從研究青蛙轉身投入管風琴的世界,是由於她決定要離開學術界休息一陣子來撫養她的兩個兒子,而她的大兒子在兩歲時愛上了管風琴。西賽爾發現美國兒童管風琴協會背後的動機呼應了她過去生物保育領域工作的一個原則:「最後,我們只會保育自己所愛的,只會愛我們瞭解的,只會瞭解我們曾被教導的。(Baba Dioum, 1968 年)」

圖片
​製作管風琴活動書
丁維欣博士,美國阿拉斯加安格拉治大學藝術教育教授
丁維欣博士,美國阿拉斯加安格拉治大學藝術教育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教育博士,主修博物館科技和以社區為本的藝術教育。她致力於將垃圾轉變為資源,喚醒民眾注意以「減量」和「重複使用」處理廢
棄物,因而在 2013 年獲得阿拉斯加安格拉治大學校長所頒發的永續傑出獎。她從 2014 年展開冬日設計計畫案,從全新的觀點看待冰與雪,藉此探索並創造出戶外的冬季空間。她最新的研究案是關於發展永續旅遊計畫,包括本於地方的藝術、公民科學、戶外活動等。

圖片
​音樂廳管風琴探險、即興作曲課、管風琴互動遊戲、齊來歡唱
Justin Berg 蔣士挺在歐柏林音樂院學習了大鍵琴及音樂樂學理論,並獲得了音樂學士學位與文學學士學位。他還在聖母大學輔修了了古鋼琴演奏,擁有聖母大學的管風琴演奏與文學音樂碩士學位。之後,又被杜克大學錄錄取,並完成了音樂博士的所有課程及考試,取得了音樂理理論與古樂演奏的雙碩士學位。目前,他正在為完成諾丁漢大學的博士學位而專注於音樂與語言教學法的交叉研究。碩博研究生學習期間,Justin曾擔任杜克大學音樂學系的研究生教師。畢業後,他受邀成為了了杜克大學教堂的客座管風琴演奏家。2009 年年起,Justin 旅居寧波,他受邀為寧波效實中學百年年校慶做音樂編寫工作。Justin 創作並編輯了了大量的禮拜歌曲,並且正致力於將古拉丁音樂改編為中國音樂。去年年,他被指派為寧波至誠國際學校美國部創建新的音樂課程。在中國的這些年,Justin 從未停止在美國的不同教堂演奏、擔任音樂課的客座教學工作。Justin 曾為古管風琴研究獲得過獎學金及政府資助。他兩次獲得管風琴歷史學會的 E. Power Biggs 全國大會獎學金。旅居中國後的第三年,Justin 因為城市建設作出的傑出貢獻獲得了了寧波市茶花獎。他被美國家音樂榮譽學會—Phi Kappa Lambda—授予榮譽稱號。Justin 的音樂興趣廣泛,從古代的複調音樂到後現代音樂,無不涉獵,尤其側重於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音樂,以及樂器設計。他將大量時間貢獻給了音樂創作,並在音樂理論教學中自得其樂。

圖片
「動漫巴哈」管風琴歷史與文化背景介紹
「踏著巴哈之足跡,走入他的音樂殿堂」
「夏令營學員音樂會總監」

演奏音樂家:旅奧管風琴家 吳宜庭 (Yi-Ting WuMittermayer)
吳宜庭,旅奧管風琴,大鍵琴演奏家及鋼琴伴奏家,出生於台北市,1990 年赴奧地利進修,就讀於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主修管風琴演奏及教育,鋼琴及大鍵琴教育,所有學位畢業考都獲得第一獎成績,管風琴演奏及教育她都得到奧地利最高文憑;又以兩篇專業的曲式分析論文得到雙料碩士,畢業時榮獲奧地利教育部頒發最高音樂藝術成就奬。畢業後留在母校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任教,在鍵盤演奏系教授巴洛克時期的數字低音演奏,並擔任音樂教育系鋼琴及大鍵琴伴奏老師。目前任職於下奧地利州州立克洛斯特新堡音樂專業學校,教授管風琴及鋼琴主副修,音樂理論和伴奏。她常受邀於台灣或歐洲不同的講座,夏令營或大師班擔任教授或伴奏的工作:2008 年台中市巴洛克音樂講座講師, 2009 年奧地利波勞市古音樂營大鍵琴伴奏 Tagen der alten Musik Poellau (Steiermark, Austria),2011 年在比利時亨克市音樂學院為維也納音樂大學教授及交響樂團長笛手拉菲爾雷歐內舉辦的長笛大師班中任鋼琴伴奏“Querfloeten-Workshop bei Prof. Raphael Leone”in Genk (Belgien),自 2012 年起每年固定在奧地利著名音樂營 Allegro Vivo,2015 年起在Sommerakademie Lilienfeld 擔任大師班指導講師。她的音樂詮釋建築在非常紮實的理論及曲式基礎上,特別重視樂曲時代風格原貌的呈現,她研究音樂的態度永遠將作曲家時代背景的考量列為第一位,嚴謹考證後再賦予她個人的體驗,她也是奧地利知名的數字低音演奏家。

圖片
管風琴彈奏
蔡純慧

任教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Orgelkids Taiwan 執行長
陳郭淑真發展音樂教育紀念基金會常務董事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私立東海大學音樂系鋼琴組畢業,美國麻州大學鋼琴演奏碩士,美國 Duquesne University 管風琴演奏藝術文憑。師事美國管風琴家協會總裁約翰沃克大師(Dr. John Walker)。在美期間先後擔任匹茲堡 Calvary Episcopal Church 與 First Presbyterian Church 的助理管風琴師;也二度應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之請到素有 "匹茲堡珍珠" 美譽的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Heinz Memorial Chapel 舉開個人獨奏會。於畢業典禮中獲頒音樂系最高榮譽之 Jean Langlai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Sacred Music 獎項。1999 年起隨同美國管風琴歷史協會(Organ Historical Society)與明尼蘇達廣播電臺 Pipedreams 製作群分別前往東德、瑞士、維也納、捷克、德國、西班牙, 英國, 法國, 波蘭等國家, 9 次前往歐洲參觀學習管風琴歷史上的重要名琴。2004 年返國後除了致力於管風琴教學,並多次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落成音樂廳之管風琴音樂會獨奏與協助國家音樂廳管風琴推廣音樂會多元曲目的演出。2016 年獲邀為屏東演藝廳新裝設啟用管風琴之開幕藝術季音樂家;並多次為知名作曲家許雅民教授的管風琴新作世界首演。

圖片
兒童合唱團
女高音 黃茜瑜
黃茜瑜 聲音渾厚富有溫潤特質,演出經歷豐富,台北詩篇箴言聖樂團的固定獨唱歌手,曾參與多場巡迴演出,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三大神劇《彌賽亞》《創世紀》《以利亞》,並擔任其中女高音獨唱。重要獎項:於加拿大參加世界國際 Kathaumixw 音樂節聲樂比賽獲得成人組第一名,並且獲邀在優勝者音樂會中演出。目前攻讀臺北藝術大學博士班。曾演出歌劇角色有:董尼采第歌劇《愛
情靈藥》裡的嘉內塔,葛路克歌劇《阿蜜德》裡的阿蜜德,威爾第歌劇《弄臣》裡的瑪達蕾娜,普契尼歌劇《波西米亞人》裡的咪咪,莫札特歌劇《魔笛》裡的帕米娜威爾第歌劇《茶花女》裡的芙羅拉一角等等,成績亮眼。2017 年 3 月受邀至香港演藝大學獨唱演出,並擔任其中聲樂指導,2018 年 11 月即將與臺北榮光合唱團演唱 C. P. E 巴哈的《聖母哀悼曲》並擔任其中女高音獨唱。

圖片
​管弦樂團
小提琴家江敬業
江敬業自幼由母親啟蒙,醉心於音樂藝術,18 歲經由保送進入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後,拜於比利時教授 Michel Pieters 門下,以小提琴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991 年 11 月在協奏曲比賽脫穎而出,於國家音樂廳獨奏,1995 年進東海大學音樂研究所,受教於俄籍小提琴大師 Vladimir Klochko,1995 年與大師同台演出,1997 年並獲大師邀請共組絃樂四重奏,足跡遍布全台。敬業亦專精於樂團指揮,1997 年師從俄籍指揮大師莫拉耶夫 Molavev,1998 年指揮澎湖馬公國中管絃樂團,2004 年指揮屏東教育大學絃樂團,2011 年指揮高雄信義國小音樂實驗班樂團,2004 年起擔任屏東愛樂室內樂團音樂總監。在樂團演奏方面,1992 年即擔任華岡絃樂團首席,1997 年擔任東海大學管絃樂團首席,並於高雄市交響樂團任職第一小提琴,在 2012 年起擔任南台灣交響樂團首席,足跡遍赴本島及海外。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住址


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
本協會法律顧問陳佳伶律師

圖片

聯絡我們

圖片
  • Home
  • 最新活動
  • 精彩回顧
  • 部落格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