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堯〡音樂家的平凡一天

在全球疫情嚴峻發展的時刻,宅在家裡的音樂家們更是花樣迭出,通過雲端接力,排練廳變成了自家客廳,攜手在線上虛擬演出。社交網站上,人們上傳著自己拿著樂器吹奏的影片,用積極面對疫情的意志力與生活態度,向世界傳達愛、溫暖與希望。而歷史上那些偉大的音樂家如何在一天之內效益最大化的練習?感謝作者提供本文,分享偉大音樂家的日常經驗。

許多人都會好奇歷史上那些偉大的音樂家是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練琴並創作的,來自美國的作家梅森 · 卡裡(Mason Currey)研究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有些人是早起派,恪守紀律,每日雷打不動地按照固定的節奏勤奮耕耘,用規律而嚴謹的生活來確保創作靈感 ;反之,另一些人是夜貓子型,喜歡在深夜等待靈感迸發,只有在創作時才會有固定“儀式”。比較意外的發現是,大多數音樂奇才們並沒有黑白顛倒、不食人間煙火,相反,很多音樂家的生活非常規律,勞逸結合。

被譽為“神童”的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一位實至名歸的隱藏型學霸,即便天賦異稟,也依然在創作上非常努力。他在家書中曾經這樣描述他的日常作息 :每天淩晨 1 點睡,早上 6 點起,起來後花一個小時穿衣打扮。然後作曲兩個小時,上課四個小時,午飯時間從下午 1 點開始,整個下午是他和貴族的應酬時間,直到 5、6 點開始準備音樂會,沒有音樂會的時候就繼續作曲到 9 點,然後是兩個小時向未婚妻康斯坦策獻殷勤的時間(courting Constanze),晚上 11 點回家寫曲子,差不多寫到淩晨 1 點鐘睡覺,接著第二天 6 點鐘又準時起來了。雖然看起來莫札特每天會花費非常多的時間用在打扮自己和參加社交活動以及談戀愛上,但即便如此,他每天平均也有八個小時是用來作曲的。
時間 活動
1:00-6:00 睡覺
6:00-7:00 起床打扮
7:00-9:00 作曲
9:00-13:00 教課
13:00-17:00 午餐和社交
17:00-21:00 作曲或參加音樂會
21:00-23:00 向康斯坦絲求愛
23:00-1:00 作曲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和莫札特一樣在創作上非常努力,他一天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進行音樂創作。他也是 6 點便起床,每天的早餐都必須要親自數上 60 粒咖啡豆煮咖啡,然後是漫長的工作時間。他創作到下午 3 點半再吃飯,飯後散步直到黃昏。散步時他也會帶上鉛筆盒、五線譜紙以便隨時記下靈感。如果碰上天氣好的夜晚,他會約上三兩友人,或是去聽音樂會(27 歲前),大多數冬夜他會在家看書。貝多芬的晚餐十分簡單,通常是中午的剩飯或者一碗湯。他的作息十分規律,晚上 10 點便準時睡覺。
時間 活動
22:00-6:00 睡覺
6:00-6:30 起床吃早餐
6:30-14:30 作曲
14:30-15:30 午餐,喝葡萄酒
15:30-17:30 散步(創作)
17:30-21:00 在小酒館看報
21:00-22:00 簡餐,喝啤酒,抽煙

相較於前兩位而言,柴科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用於音樂創作上的時間少了一半,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睡覺、吃飯還有休閒上,不過他的生活作息算是勞逸結合,非常規律、健康 :晚上 12 點睡,早上 8 點起,起來後喝茶、抽煙、讀讀《聖經》和哲學,不論陰天晴天都散步半小時,再校校稿、寫寫信,然後才開始兩個小時的作曲。12 點午餐後,再次散步兩個小時,他堅信每天散步兩小時有益健康,有時因故散步少於兩小時,他便悶悶不樂甚至感到不適。散步回家後花上兩個小時喝茶、看報紙,接著從 5 點鐘開始進行兩個小時的作曲,直到晚上 8 點才吃晚飯,而後參加應酬或者看看書。
時間 活動
0:00-8:00 睡覺
8:00-9:00 起床喝茶,吸煙,讀聖經及哲學書
9:00-9:30 散步
9:30-10:00 校對稿件,寫信
10:00-12:00 作曲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散步
15:00-17:00 喝茶,看報,閱讀歷史期刊
17:00-19:00 作曲
19:00-20:00 休息
20:00-24:00 晚餐,社交,讀書

法國前衛音樂家鼻祖、作曲家薩蒂(Erik Satie, 1866-1925)被評為特立獨行、不與世俗主流同流的“音樂界怪咖”,除了在音樂上與同時代的音樂家們格格不入外,在生活上也是一個十分古怪的人 :他有著戀物癖,嗜好是收集雨傘 ;他只吃例如雞蛋、椰子、米一類的白色食物 ;他為他的作品取奇怪的名字,例如《脫水的胎兒》、《(為一條狗而作的)鬆弛的前奏曲》、《玄秘曲》等 ;他還有強迫症,在一篇名為《音樂人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 of a Musician)的文章中,他認真地寫下了身為一個音樂人每天的時間分配記錄,每一項都精確到了分鐘。除了每週二是淩晨 3 點 19 分起身開始工作之外,其餘六天都是早晨 7 點 18 分起床。薩蒂在飲食上佔用的時間極少,他的時間都分配給靈感與休閒活動了。在空閒時,除了喜歡騎馬,他還喜歡劍術、沉思、靜坐、做客、冥想、游泳等。
時間 活動
22:37-07:18 睡覺
10:23-11:47 作曲
12:11-12:14 午餐
14:19-14:53 騎馬
15:12-16:07 作曲
16:21-18:47 活動
19:16-19:20 晚餐
20:09-21:49 朗讀交響曲

當代日本作曲家久石讓 (1950-),有著“匠禪一味”的日本傳統職業觀念,是個非常強調規律生活的夜貓子。他認為,如果想要持續不斷地創作,就不能任由自己受情緒影響,並且需要保持規律、平順的生活習慣。他說 :“作曲家如同馬拉松選手一樣,若要跑完長距離的賽程,就不能亂了步調。”秉承著這樣的生活與創作理念,他每天都遵守工作計畫和作息時間表,每週最多在周日休息一天,創作音樂時沒有工作和休息的區別。他每天花在作曲上的時間基本超過了十個小時。他用手機設置鬧鈴,每天固定 9:45 起床,喝完咖啡後,會在附近的山上散步一小時,回家後吃早午餐並洗澡,整個下午和晚上都是他的創作時間,一直到後半夜才會休息。休息之前,他會先喝酒並做拉伸運動舒緩身體,然後坐在床上看書。
時間 活動
03:30-09:45 睡覺
09:45-10:00 起床,喝咖啡
10:00-11:00 散步
11:00-12:00 早午餐,沖澡
12:00-18:00 進錄音室作曲
18:00-19:30 晚餐
19:30-01:00 回錄音室繼續作曲
01:00-03:30 喝酒,做伸展運動,看書

也許是視貝多芬為偶像的緣故,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也會模仿很多貝多芬的習慣。據馬勒夫人阿爾瑪記述,馬勒每天 6 點起床,早餐通常會喝牛奶咖啡,吃低碳水的粗糧麵包、牛油及果醬,早餐過後便開始作曲直至中午,然後叫妻子一起去湖裡游泳,隨後回家吃熱量非常低的午餐。馬勒喜歡清淡、簡單、徹底煮熟、味道極少的食物。午餐過後,馬勒會叫妻子和他去湖邊散步,每次都要三四個小時,當然,與貝多芬一樣,他也會準備鉛筆和五線譜,常常停下腳步埋首疾記,有時長達一兩小時。

藝術的創作始終都是一件消耗甚巨的工程,充斥著焦慮、不安、自我否定和懷疑,於是我們總希望從別人那裡探索到他們成功的鑰匙,然而實際上這些音樂家的生活也只是固定的起床、運動、社交、創作,甚至精確到了分鐘。我們發現,所有取得成就的人,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工作與生活,沒有所謂的“音樂神童”或是“音樂奇才”,有的只是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創作。

文: 王競堯 (原載三聯《愛樂》雜誌第2020/1期)

▍繼續閱讀其他部落格文章

▍部落格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