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

國際頂尖水準的【蒂埃里·艾斯卡希管風琴與默片音樂會—聽電影《歌劇魅影》】將於6/2號(週日) 19:30,震撼屏東演藝廳。Thierry Escaich Organ concert with Silent Movie “Phantom of the Opera.”

艾斯卡希(Thierry Escaich)是當代古典音樂界中一個獨特的人物,同時也是當代法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曾四次獲得法國“音樂之光”獎。 艾斯卡希藝術性的三元素是不可分割的,使他能在各種環境中以表演者、創造者和合作者的方式向大家傳達他的音樂。艾斯卡希創作了超過100件包含多種題材與多樣形式的音樂作品,以抒情和豐富的和聲以及活潑的節奏,吸引了眾多的樂迷。艾斯卡希從法國拉威爾(Ravel)、梅湘(Messiaen)和杜蒂勒(Dutilleux)的作品系列中汲取靈感,並參考當代音樂、民俗音樂和黑人靈歌,他獨特的音樂世界是由強烈的節奏驅動和完整的結構凝聚性構築而成。
艾斯卡希的管風琴作品在他的音樂中具備重要代表性,包括獨奏、室內樂、三首協奏曲、以及為管風琴和管弦樂團創作的交響詩 La Barque Solaire《太陽船》,這些作品廣泛地被世界各地的管風琴家演奏。蒂埃里•艾斯卡希的作曲職業生涯與他的管風琴師生涯息息相關。繼杜呂弗雷 (Maurice Duruflé) 之後,他成為法國最偉大的即興演奏大師之一,同時他也繼任成為了巴黎聖艾蒂安教堂(Saint Étienne du Mont)的管風琴師。他的演奏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將曲目與他自己的作品和即興創作相結合演出。他對電影的熱情促使他為《歌劇魅影》和《大都會》等無聲電影即興演奏管風琴和鋼琴的「電影音樂會」。一場大師級的默片配樂即將呈現,用管風琴freestyle的現場即興,根據電影畫面為1925年《歌劇魅影》默片發聲。
管風琴即興演奏幾乎和管風琴本身一樣歷史悠久。大部分的管風琴家都會做某個程度的即興演奏,比較簡單的像是在一首歌接到下一首歌的「橋段」時,會有簡短的轉調作為過渡期;比較複雜且精緻的,則像是根據某個「主題」或旋律,創作精巧的自發性音樂。後者的技巧將即興演奏發揮到最高層次,展現這種技巧的管風琴家會大受讚譽。大音樂家巴赫擅長以一個簡單的主題,自然的創作出足以出版的完整優質作品,他運用對位、轉調和其它音樂元素的複雜交織,譜寫出精巧的音樂創作。同樣,杜普雷(Dupre)、郎雷(Langlais)、杜呂弗雷(Durufle)等管風琴家也都精於此道。在當代的管風琴演奏中,法國的大教堂管風琴師令即興演奏成為精緻的藝術,例如這次的演出者艾斯卡希(Thierry Escaich),還有拉特利(Olivier Latry)和羅斯(Daniel Roth)等管風琴家,都是這方面的名家。他們擔任的教會音樂服事中大部分都有雄偉華麗的法國傳統即興演奏。
另一個能讓人聽到即興演奏的地方就是電影院,特別是在拉抬動作片的故事軸線時。電影工業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攜手並進,早期的電影是默片,並沒有對白或「特效」,而戲院設有被稱為「劇場管風琴」(theater organ)的大型管風琴,會提供背景音樂來闡釋故事,運用包括打擊樂器在內的大量聲響,進行「主題音樂」的即興演奏,讓劇中激烈的情節或平靜的沉思變得更豐富。這些「主題」通常代表將故事黏合起來的個別人物或情緒事件。
1920年代以前,由於技術原因,大部分電影都是默片。1930年代,默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正因如此,使得諸多默片作品成為了“永恆的經典”,在電影發展史上留下重要的印記。默劇電影的歷史為人津津樂道,最有名的就是《歌劇魅影》這部電影,原作是法國人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於1909年所寫的,後來又發展出百老匯歌舞劇和現代電影。像安得烈‧韋伯(Andrew Lloyd Weber)之輩的作曲家,為了這個代表性的故事創造出情節背景。環球製片廠最早將勒胡的《歌劇魅影》改編成功,於1925年推出由朗‧錢尼(Lon Chaney)主演的默片。
陳郭淑真音樂紀念基金會非常榮幸能邀請到這位重量級的管風琴演奏明星,他演奏足跡遍及全球,與眾多世界頂級樂團合作,卻獻上首秀、並且是台灣唯一的一場給屏東。即興音樂會親臨現場的重要性,在於每一場都是一次不可複製的藝術。2019年6月2日您就有機會在屏東演藝廳現場,一飽“眼福”和“耳福”!

 

影片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