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皓任(Martin Chiang)-「復刻之響- 歷史管風琴」 專欄

聖誕節前夕在北德海港Cuxhaven市的聖尼古拉教堂,在五百年的三層北德巴洛克管風琴上,彈奏巴哈g小調幻想曲與賦格《偉大》的片段
關在兵役辦公室裡敲了一年的電腦鍵盤,等待的是能在巴洛克管風琴上按到夢想的鍵盤..!
拉開所有的音栓,感受強烈震撼的管風琴吶喊,和想像吸血鬼們在血月下群魔亂舞的畫面。

【關於Altenbruch的北德巴洛克管風琴】

庫克斯港-阿爾滕布魯市座落於德國北方,一坐冰冷海風吹拂的海港小鎮。
這個寧靜悠閒的小鎮與鄰近大城漢堡相較起來,更顯得人煙稀少與世隔絕,因此大自然在此能不受限的伸展,甚至能不時見到成群的雉雞和松鼠在住家庭院裡無懼的跳躍穿梭。
這座小鎮除了居民外,鮮少會有觀光客會來此地閒逛,除了管風琴家之外,來自世界各地的管風琴家願意冒著德鐵轉車誤點被放鴿子的風險,紛紛來到小鎮裡的聖尼古拉教堂,因為此教堂裡臥虎藏龍著一台非常重要的北德歷史管風琴。
17世紀的北德風琴樂派師承荷蘭管風琴宗師-史維林克Sweelinck (1562-1621),自由狂野與嚴謹的對位輪番上陣,
同時北德巴洛克管風琴有著更多更發達的腳鍵盤,因而誕生出許多雙腳忙碌奔波的音樂作品,腳鍵盤技巧逐漸能駕馭像是古低音管或大提琴般獨立而複雜的聲部線條。
當拉出多個音栓彈奏時,真正能體會到的巍峨壯麗,浩瀚無垠的空間感。
聖尼古拉教堂裡的巴洛克管風琴,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從文藝復興的1497年至巴洛克晚期的1727年,其建造歷史竟整整的橫跨了兩個多世紀!這是德國最古老的管風琴之一。
像歐洲古老教堂一樣,從開始建造歷經了中世紀的羅馬式,哥德式,到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年代,一間教堂可以看到無數中歷史風格的共存與演變,
歷史管風琴亦然,這台管風琴從15世紀的六組音栓開始,逐漸拓展了鍵盤的音域寬度,踏板和增加更多音栓,最後一個像大麥克一樣擁有”三層鍵盤”,2100根風管,35組音栓,結合文藝復興/巴洛克/早期古典風味的歷史管風琴就此誕生!
此琴的鍵盤略顯沈重,需要足夠的力氣方能按下鍵盤,而在這台琴上彈奏巴哈的大作,並不是不可能,但因為鍵盤音域寬度較小,所以有時得改變低音的八度,同時手腳鍵盤皆是早期巴洛克鍵盤樂器常見的「短八度」,意指鍵盤上的最低音符名義上為E,但其音高實際上為C,黑鍵#G調整為E,#F調整為D,所以在彈快速又低沉的音符時,大腦活躍度要衝刺一番避免產生錯亂感..
而此巴洛克管風琴的音高為478,6 Hz, 以現代樂器標準音高442hz來比較後,A會聽起來像降B,所以這對於有絕對音感的人來說,可能不是天賦反而是一種詛咒
歐洲每座教堂不同的巴洛克管風琴都存在著不同的音高,甚至因著冬天夏日的溫度,音高還會隨之改變,古時候有些教堂會儲藏著能與自家管風琴音高合奏的管樂器,讓旅行的音樂家不用在其他教堂跟其他管風琴演出時,還需要重新製作一把配合其音高的樂器。
由此可知在全球化,統一一致的概念還未普及的年代,每座琴,每種聲響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關於巴哈- g小調幻想曲與賦格《偉大》】

西元1720年,巴哈在競爭漢堡聖雅各布大教堂的管風琴師職位時表演了這首作品,
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獨奏中,他展現了自己作為管風琴師的精湛技巧,並使徹底的說服了聽眾。
當時其中一位觀眾中是前管風琴家與是漢堡音樂界的佼佼者-蘭肯Reincken (1623-1722),在他聽見巴哈的管風琴即興技巧後,這樣讚嘆道:“我本以為這項技能已經消逝了,但我發現它仍然存在。”
即使巴哈並沒有真正打算身任這個職位,因為僅僅三年前,他已在科登(Köthen)擔任宮廷樂長之職,他的目的只是要擺脫他被認為”管風琴演奏家”標籤
無論如何,巴哈藉著這首的幻想曲展現他雄獅般的野心,音樂狂野與嚴謹並存,充斥著震懾人心的不和諧音層,像是耶穌受難時被釘十字架的鐵鎚一般,狠狠無情又痛苦的敲下..
這首令人嘆為觀止的幻想曲從狂野自由的即興開始,隨後帶入嚴謹與帶有不祥預感的賦格。
逐漸的,半音階的沈重行進像是背著十字架行走苦行路一般,再來拉開管風琴上所有的音栓,按下令人震驚的壓倒性和聲,最終由腳踏板蕩然的獨奏結束幻想曲。
彷彿最後的受難已完成,或是宇宙從大爆炸的混沌後,最終創造出了無垠的偉大星系。
如果天文博物館要拍攝宇宙超新星大爆炸的影片,這首可能會是最合適的配樂~
(感謝Altenbruch教堂管風師/歷史管風琴家與同學-Anna Scholl的管風琴導引,與Shio Ohshita的手機影片拍攝)